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疲勞的景區也需要休養生息

2016年04月19日 13:3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毛建國

  今年3月底,黃山著名景點西海大峽谷和天都峰結束封閉輪休期重新對遊人開放。黃山風景區近30年來堅持讓主要景點實行定期封閉“輪休”,這一做法使黃山的景點永葆秀美,讓人們常看常新。

  在看到旅遊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也要看到旅遊對景區生態造成的傷害。景區在開放和保護之間的矛盾,向來是輿論場的焦點話題,也讓很多景區傷透了腦筋。我認為,對景區最好的保護,是讓其休養生息。就跟人累了之後,只要能有充足的休息,就會得到一定的恢復。

  黃山輪休的意義也正在於此。黃山輪休始於1987年10月,每個輪休期3至5年。近30年來已先後對蓮花峰、獅子峰、丹霞峰、天都峰、始信峰等多處景點實行封閉“輪休”。這種“輪休”,並不是一封了之,而是定期“體檢”。目前,黃山風景區的空氣品質標準、地表水環境品質指標、區域環境噪聲品質指標均達到或優於國家一級標準。

  黃山的“輪休”取得了生態保護的良好效果,雖然可能會影響門票收入,但站在景區保護的角度,明智之舉溢於言表,這正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一種好辦法,最重要的是推而廣之。現在,黃山已經嘗到“輪休”的甜頭,應該把這一做法推廣開來。這裡,能不能實施“輪休”,如何實施“輪休”,主要就看景區如何對待遺産,如何認識保護,如何學會算賬。“風物長宜放眼量”,所有景區特別是那些長期超負荷旅遊接待的景區,更應該清醒地看到,如果景區超過承載力,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和穩定性就會遭致破壞,恢復力也會削弱,到時花再多的錢恐怕都難以彌補。不僅是自然景點,一些人造設施也應該“輪休”。如此就能有效保證安全,真正對遊客負責。

  疲勞的景區也需要休養生息。希望黃山的做法能夠引起更多景區的共鳴,也希望這一做法能夠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從而在所有景區制度化實施,讓好辦法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Powered by IIS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