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未來的溫州將比從前更具活力”

2016年06月20日 07:57: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經濟學人》週刊的這篇文章以小電器零件生産商范樂樂5年前投資失敗,在外地躲債,現如今安全回到溫州,在父親的工廠裏巡視為文章的開頭和串線,談及溫州民營經濟輝煌的過去、曾經遇到的傷痛以及現在的經濟回暖情況。並稱讚“曾經迷失的溫州正恢複元氣”,溫州部分金融改革的做法值得其他地區學習,特別是推行企業破産重組制度。

  該文在最後還説道:“在發展現代經濟的過程中,溫州正嘗試用契約和信用機制取代(基於信任的)民間借貸體系,如果改革成功的話,未來的溫州將比從前更具活力,發展之路也將更加平穩。”

  >>>以下是該篇文章的部分譯文節選:

  范的經歷在溫州人看來是再平常不過的了。這座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城市擁有無數勇擔風險的商人。幾乎每個在溫州經商的人,也可以説是每個溫州人,都有一段關於2011年民間借貸風波的難忘的經歷。

  近幾年,溫州的經濟發展逐步回到正軌,房價也出現回升。2015年溫州的GDP增長率超過了8%,這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破8”。溫州的發展軌跡也許可以給國內其他深陷債務泥潭的地區打一劑預防針。

  如今,距民間借貸風波爆發已有五年,溫州仍在努力消除那場風波的後遺症。2012年,國務院批准溫州設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溫州市政府設立“登記服務中心”,借貸者被要求公佈自己的借款,以便更好地監管。溫州同時給私營企業權利,成立借貸公司,試圖將這些貸款公司納入正式的金融體系中。溫州國有銀行似乎也變得健康起來:2014年初的不良貸款率接近5%,到去年年底已降到3.8%。

總結三大“金融修復能力密碼”

  對此,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接受記者採訪時,用大量事例與數據,結合溫州實際問題解析當前的金融熱點,印證出溫州經濟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力。

  張震宇舉例説明,溫州經濟金融指標在2015年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有14項經濟指標進入全省前三。2016年一季度溫州全市生産總值936.81億元,同比增長7.6%,比浙江全省平均高出0.4個百分點,自2011年以來首次實現“開門紅”。金融業發展包袱不斷減少,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實現銀行不良率和不良額“雙降”,信心不斷增強。2015年全市銀行業利潤扭負為正,比2014年多增80億元,信貸增長觸底回升,2015年全年信貸增長(含不良貸款還原)658億元,比2014年多增180億元。2016年一季度,溫州金融業無論是貸款增長,銀行利潤增長,還是不良率下降,都是自2011年以來最好的。種種數據跡象表明,金改成效日益顯現,溫州在這場金融風波中率先突圍的態勢已基本明晰。

對於為何溫州能夠率先突圍?

  張震宇歸納了溫州的三項修復能力密碼

  ●首先得益於溫州具有雄厚的民間資本,這是本輪風波溫州成功“走出來”的前提。據專項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6月末溫州民間流動性資本達到5700億元,而且溫州轄外的溫州人資本與轄內經濟相通,2015年下半年開始,溫州銀行業儲蓄存款在不斷攀升,至2016年2月末,溫州市本外幣存款餘額達到10051億元,成為繼杭州、寧波之後浙江省第三個存款規模突破萬億的城市。

  ●其次得益於溫州具有紮實的實體經濟,這是本輪風波溫州成功“走出來”的基礎。2012-2015年,溫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0.45%、3.8%、5.8%和6.2%,逐年穩步上升。2013-2015年,溫州年均“規下轉規上”企業超過730家。“小升規”企業的數量大大超過倒閉企業和被政府處置的“僵屍企業”。

  ●再次得益於溫州兩級政府的適度有為,這是本輪風波溫州成功“走出來”的關鍵。溫州市委市政府建章立制,形成一套相對行之有效的風險處置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進行分類處置,堅持“一企一行一策”工作方式,逐一化解企業金融風險。加強屬地處置,及時總結和借鑒其他地區經驗,將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建立增信機制,引導銀行注入流動性穩健去融資杠桿。完善授信管理,“降存量”與“控增量”並舉,防止企業繼續過度舉債。簡化破産程式,提高依法處置效率。加強資訊共用,嚴厲打擊逃廢債務行為。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