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看杭州經濟的“速度與激情”:“10.2%”未完待續

2016年04月08日 13: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看杭州經濟的“速度與激情”:“10.2%”未完待續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在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調研 鄭承鋒 攝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在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調研 鄭承鋒 攝

  中新網杭州4月8日電(記者 柴燕菲 秦辰 種卿)浙江杭州,春風動力集團。一台參加了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儀式的650G國賓護衛摩托車靜靜立在展廳,由天安門前石獅造型打造的它,細看去車燈猶如雙目,透著毅然和堅定。

  擁有相似目光的還有該集團董事長賴國貴。他説,在轉型升級的路上,企業已經走得愈發踏實。

  近年,瞄準中大排量、運動型的高檔娛樂摩托車市場空間,春風動力果斷轉型,通過生産線物聯網改造等技術提升及時升級産品,主攻高端擂臺,成功躋身國際一線行列。在摩托車市場需求下滑背景下,其個性化産品遠銷歐美等60余個國家,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

  這是賴國貴和企業的“春天”,也是杭州經濟的“春”之一角。

  去年,當多地經濟仍在新常態下尋找方向時,杭州市GDP一舉突破1萬億元,成為中國第十個萬億級城市,增速達10.2%,高於全國2.2個百分點。而數字背後,不論是實體經濟的逆勢上揚,還是資訊經濟等新興産業的動能釋放,或是當地政府在“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中的創新作為,都成為了滿園春色中的最濃艷色彩。

  “讓創新驅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主引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如是解密杭州經濟的“速度與激情”。而在這個總能讓人充滿希冀的季節,讓“逆襲”未完待續,也成為了這座城市的願望。

  實業人的相信:思路創新煥盎然

  “去年一年,製造業特別難,再也不是躺著就能享受增長的時代了。”如中國工業電器龍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所説,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以往靠數量累計來獲取利潤的傳統製造企業,已很難支撐。而在杭州,一眾製造業企業率先做出了示範。

  面對製造業的“寒冬”,成立近32年的正泰集團選擇將擁抱技術、發力“服務”作為了發展新思路。

  在其投資2.3億元開發的數字化車間,視線內幾乎看不到工人。這套基於物聯網,集研發設計、製造過程、品質管控、物流倉儲、效能管理等一體化的數字化車間系統,可以使企業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産品研製週期縮短20%以上。

  南存輝説:“面對‘網際網路+’命題,傳統製造更要搶佔先機。不想被變化所拋棄,就得擁抱變化。正泰還有400多名核心研發人員參與新産品研發,累計申請360余項專利,保障全面智慧製造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依託全産業鏈的整合優勢,正泰主動改變過去單“賣産品”的模式,向“賣服務”轉型。採用設計、採購、施工、安裝以及調試運作全過程的交鑰匙模式,承包風能、太陽能發電站、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在國內外實施了數十個EPC工程總包項目,帶動産品配套出口。

  “創新思路,積極調整産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是正泰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關鍵。”南存輝説,去年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又同比增長20%。

  “轉型找死,不轉型等死。”如今這句話,對中國多地的製造業而言仍然適用。然而在杭州,實業人的思路轉換與轉型案例,正讓人們感受著杭州經濟與中國製造的不竭信心。

  “有人説飲料行業碰到了‘天花板’,我認為不是。”面對記者,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説,去年中國飲料每人平均消費100多公斤,而發達國家是250公斤左右,中國還有一半的增長潛能,食品飲料行業永遠是朝陽行業。

  各項經濟指標連續18年位居中國飲料行業第一的娃哈哈集團,一直是杭州經濟的重要“開拓者”。去年其實現利潤近百億元,上繳稅金56億元。而在宗慶後看來,企業的常青不敗,皆因不斷創新。

  在其第二生産基地,身貼著“娃哈哈”標誌的巨型機械手臂整齊有序的進行著抓取、平移、放置動作,而其四週只有少數設備監控人員。從使用機器人到製造機器人,宗慶後心中有著一張高端裝備技術開發與産業拓展的藍圖。

  宗慶後説,企業從未停止邁向高端。如今集團自行設計的全自動化生産線,每秒鐘可以生産15瓶瓶裝水,成本卻只有引進國外生産線的一半。自主研發的多款機器人産品已實現産業化,2016年預計將有100台機器人工作站投入使用,未來工廠都將變成智慧工廠。

  以思路創新踏準技術革新風口,成就著正泰、娃哈哈,同樣也改變著浙江傳化集團。

  從一個小作坊發展為橫跨製造業、物流業、現代農業的多元化集團公司,傳化用了30年。而在其董事長徐冠巨看來,企業如今要持續發展,需跳出來從新角度看問題。

  浙江傳化集團數字資訊展示中心裏,一張全國智慧公路物聯網正改變著200萬司機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依靠大數據實現人與貨的精準匹配,連接人與車,實現公路物流智慧化,傳化的智慧物流系統正顛覆著中國運輸業傳統運營模式。

  “如果我們還沿用過去需求經濟思維,可能就會失去機遇。市場需求總是存在,關鍵是我們能否滿足不斷變化、發展的需求。只要在創新上下功夫,提供過硬的品牌、品質和服務,我們面前就是一片藍海。”徐冠巨説。

  作為中國民營經濟高地與實業強市的杭州,依託技術升級提振傳統産業硬實力的畫卷已經鋪開。2015年,該市實施“機器換人”項目675個。而到2020年,杭州將累計推進3000個“機器換人”技術改造重點項目,新增使用工業機器人2000台,實施300個智慧製造示範試點項目和100個“工廠物聯網”示範應用項目。

  審視杭州,更值得關注的是,實業的創新、轉型、跨越,也堅定著企業家的決心。宗慶後説,娃哈哈堅守主業不去賺熱錢、塊錢,致力於把飲料做到極致;南存輝説,做實業辛苦但是踏實;徐冠巨説,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的脊梁……在杭州,他們的“相信”,也讓這座城市實體經濟的未來,讓人有了期待的理由。

  網際網路人的情懷:“顛覆”姿態造動能

  4月,一則有關阿里巴巴將使用VR(虛擬現實)技術,推出全新購物方式Buy+的宣傳片引爆了微博與朋友圈。平臺交易總額剛剛躍上“3萬億元”的阿里巴巴,或將又一次為世界帶來“顛覆”。

  阿里巴巴的網際網路“神話”人盡皆知,與此同時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技術革命,也改變著杭州經濟的基因,並成為該市經濟發展的全新動能。其中杭州資訊經濟的蓬勃,便是重要體現。

  杭州市長張鴻銘介紹,2014年,在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增長勢頭乏力的大背景下,杭州提出了以發展資訊經濟、推動智慧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一號工程”,推進産業智慧化、智慧産業化。

  據介紹,該市“一號工程”聚集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創新創業中心,紮實推進國際電子商務、全國雲計算和大數據、物聯網産業、網際網路金融、智慧物流、數字內容中心建設,培育萬億級資訊經濟産業集群。

  在全球領先的視頻産品和內容服務提供商海康威視,可續航33分鐘的行業級無人機、會識別物體的“深度學習”智慧技術、能實時看到各地風光的螢石直播……一系列前沿技術足以令人驚嘆創新的魅力。

  從視頻內容及服務的提供商,拓展到視頻數據價值挖掘的運營商,海康威視的産業鏈正不斷往外延伸。該公司副總裁鄭一波介紹,去年海康威視在全球安防50強排名中躋身第2位。依託技術創新和主動挖掘新業務,去年企業營業收入達253.28億元,同比增長46.97%,“目前公司技術研發經費已經佔到銷售收入的7%以上。”

  如同海康威視的出彩,在資訊經濟的另一重要領域——國際電子商務方面,杭州同樣成績卓越。

  在杭州跨貿小鎮“海彼購”跨境保稅國際街區,消費者可以從“日本”買到“澳洲”,再從“西班牙”買到“保加利亞”,真正實現了“買遍全球”。而在産業集群建設層面,去年杭州新引進跨境電商産業鏈企業366家,普洛斯、深國際等世界500強企業,京東、敦煌網等知名電商投資項目也紛紛落戶杭州。

  去年,杭州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從2014年不足2000萬美元快速增長至34.64億美元。僅在阿裏國際網站上經營的杭州企業數就超過3500家,新增有實績企業超過1500家。

  而將數據視角擴大至整個資訊經濟層面,2015年,該市實現資訊經濟主營業務收入5247億元,增長25.2%,佔全市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18%上升到2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

  “資訊經濟已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引領産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力。”趙一德説。

  此外在杭州,在網際網路技術帶動一系列高新産業蓬勃向上的基礎上,杭州網際網路創新創業浪潮的興起,也為這座城市新動能的儲備,提供著充足能量。

  位於杭州城西、由舊時糧倉改造而來的夢想小鎮,在國內可謂早已聲名鵲起。這座著重于網際網路創業的小鎮,目前已聚集超500余個創業項目、近4400名創業人才。此外,杭州目前納入統計的眾創空間已有81家,累計入駐創業團隊1480個,入駐企業獲得智慧財産權總數492件,眾創空間獲得天使輪投資企業(項目)達315家。

  杭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陽作軍介紹,在反映城市創新水準的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杭州地區生産總值比重方面,杭州已從2010年的2.75%提高到2015年的3%。

  趙一德表示,以浙江大學為代表的高校係,以阿里巴巴為主的阿裏係,海歸係,浙商係這四支新興創業力量與資本良性互動,將成為杭州新興經濟發展的全新動力。“創新驅動已成為杭州經濟的新引擎”。

  政府人的“堅守”:“小二”俯身創新服務

  掃描杭州的發展圖景,不論實體企業還是網際網路新銳,都成為了新常態下奮力奔跑的時代“主角”。而在這條跑道上,政府堅守“陪跑”左右,也成為杭州GDP實現10.2%增長背後,不可或缺的因素。

  説是堅守,因為杭州有著扶持、服務企業的傳統。

  1992年,杭州上城區重獎經濟開拓者,當宗慶後領到政府獎勵的10萬元獎金後,回到座位上的他默默擦起了眼淚。如今兩鬢已有明顯銀絲的宗慶後説:“我在全國各地都有企業,一直以來杭州是非常支援、關心企業的,而且環境寬鬆,與其他地方比更開明。”

  説是堅守,因為杭州政府層面在服務企業、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層面不斷創新,從未止步。

  依託體制機制靈活的先發優勢,杭州在經濟新常態下,將深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大簡政放權作為了自己的選擇。

  從上海來到杭州創業的優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瑩潔,在最初辦理營業證時便感受到了來自杭州的便利。“週三交了材料,週五上午就拿到營業證,而且‘五證合一’(新版營業執照同時印有企業註冊號、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證號、統計登記證號、社保登記證號)省去了很多辦證麻煩。”陳瑩潔説。

  2015年杭州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將“多證合一”“就近登記”“一室多照”等9項新舉措捏合在一起,使企業辦事成本大大降低。

  而在簡政放權方面,目前杭州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已不再保留,市本級僅保留市級政府投資項目、跨行政區域項目及西湖風景區項目的審批管理許可權。投資項目審批市、區兩級扁平化管理已基本實現。

  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曉暉介紹,2月底杭州還出臺了《關於降成本減負擔去産能全面推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等8個方面,讓企業嘗到了“鬆綁”的甜頭。“這所有新政,惠企金額將達270億元。”馬曉暉説。

  在發揮政府作用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的同時,杭州以“店小二”理念服務企業的做法,也已名譽全國。

  張鴻銘説:“我們始終要求政府像‘店小二’一樣服務企業,俯下身子降低姿態做服務”。他介紹,企業“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週到”已經成為杭州各級政府的原則。而在踐行“店小二”服務上,該市也首先從領導幹部層面做出了示範。

  去年,杭州專門開展“市領導走訪服務企業專題活動”。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該市四套班子領導分組對283家重點企業進行了走訪對接,實地走訪企業119家,召開座談會93場。對企業反映的問題,當場明確責任單位,要求限期解決,確保件件有回音,成為了杭州的態度。

  春風動力集團董事長賴國貴,談起自己引以為傲的企業物聯網指揮中心時感慨,這一項目的效益發揮離不開政府的全力幫助。

  “在我們轉型升級過程中政府做了很多工作,這個項目就是政府了解到我們正打算推動物聯網的時候,主動為我們做的匹配對接,並且將項目列為市裏‘一號工程’,多次專門開會解決問題,大大加快了項目進展。”賴國貴説。

  在杭州,依託政府“店小二”服務換來的良好政商關係,也推動著城市經濟不斷繁榮。2015年,杭州新設立企業62998戶,同比增長17.6%;新增註冊資本額達4529.45億元,同比增長56.9%。

  “杭州將一如既往重視和支援企業發展,持續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服務企業專項行動,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組合拳’,真心實意幫助企業減負減壓、排憂解難,營造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對於未來,趙一德表達了杭州的態度。

  審視當下的杭州,發展的速度正于宏觀數字與企業成績中體現,激情也在政府與企業家的各自深耕中揮灑。對於這座城市而言,當轉型升級與新動能拉升的道路越走越寬,邁過“10.2%”後,這座夢想之城或將給出更多的驚喜,這份“速度與激情”的“續集”,也絕對值得期待。(完)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