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初産媽媽被禁止玩手機 産後抑鬱想帶孩子“走”

2016年12月26日 10:50:17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圖片與本文內容無關。

  這兩天,何潔跟赫子銘離婚傳聞熱度不減,究其原因,有説法是:婚後3年生了2個孩子,何潔患上産後抑鬱,赫子銘忍受不了何潔因産後抑鬱帶來的壞脾氣。

  生孩子是每個女人都要經歷的過程,産後抑鬱也不是女明星的專利,放眼周邊,有産後抑鬱困擾的家庭真當不少。

  不能玩手機很抓狂

  想帶著孩子一起“走”了

  小陳,一位26歲的初産媽媽,生産以後都是自己的媽媽一直在細心照顧她,按説母女之間相處總要比婆媳之間平和許多,但出院後不到一週,母女倆就互相掐起來,而矛盾的焦點,就是小陳能不能用手機。

  媽媽覺得,女人坐月子就該安安靜靜地躺著養身體,不能看電視,更不能玩手機,否則對眼睛的傷害極大。

  可小陳認為,坐月子天天關在家裏已經夠悶了,要是再不能跟朋友聊聊微信,她要“瘋掉”了。

  雙方幾番爭論,誰也説服不了誰。最後,小陳媽媽只好把女兒的手機沒收了。而從小任性的小陳也不甘示弱,以“絕食”抵抗,堅決不喝催奶的鯽魚湯和骨頭湯。

  想不到的是,小陳抵抗了三四天之後,她真的不想喝這些湯湯水水了,而且腦子裏還萌生出了個可怕的想法:女人生孩子好累,再看看自己生的也是女兒,她以後也得經歷生孩子這個過程,不如現在就帶著她一起“走”算了,整個人變得十分懶散,不願梳頭,不願刷牙,最後連漱口都懶得動。

  産後抑郁大多來自

  生活中細小的事情

  其實,類似的病例在門診中還有許多,每一位産後抑鬱患者,都有一個故事。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心身一科主任陳炯告訴錢報記者,“我現在一週只看一天的門診,限號50人,基本上每次都能碰到1~2位産後抑鬱的媽媽,但在5年前,一個月也才能碰到這麼多。”陳炯主任覺得,現在産後抑鬱的女性越來越多,一方面跟大家就診意識的提高有關,但也不能忽視如今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心理因素在其中所發揮的催化作用。

  “社會心理因素包含的內容很多,可以是來自産婦自身的,比如:初産媽媽不能適應角色的轉變,二胎媽媽擔憂自己年齡偏大,精力和體力都大不如前,會照顧不好孩子等。也可以是來自家庭的,比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等。”

  醫生跟錢報記者感嘆:對於每一位産後抑鬱的患者,醫生都會認真傾聽並給予心理疏導,但當找到誘發事件時,發現其實很多都是生活中很細小的事情。

  抑鬱在妊娠初期就可能出現

  家人一定要多多警覺

  根據相關流行病學調查,人群中抑鬱的發生率為5%,而進入妊娠期後,發生抑鬱或是焦慮的概率增加為10%,這與産後抑鬱發生的生理因素——激素水準的改變有關。

  浙江省中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高靜芳提醒大家:産後抑鬱其實從懷孕後就可能出現,而不是一定到生産之後才出現。對於多數女性來説,身體慢慢適應激素水準的變化,情緒趨於穩定,但也不免有些人遇上鬧心的事誘發抑鬱。

  作為家人應該積極去創造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多理解準媽媽的不易。

  當然,準媽媽自身,也可以通過做些事情來緩解自己的情緒。

  職場女性千萬別一懷孕就請假在家,正常的工作與社交能幫你很好地穩定情緒;喜歡安靜的人可以聽聽音樂、看看畫冊或是育兒書籍等,喜歡動的人則可以出門散步或是找閨蜜聊天,或是跟老公一起約個會,看場電影什麼的,此時對準媽媽來説,最需要的還是丈夫的安撫。

  這些産後抑鬱的相關症狀

  準媽媽們可以參考自評

  1、情緒低落、不開心;

  2、自我評價低,認為管不好孩子;

  3、容易發脾氣,煩躁、不順心、抱怨;

  4、提不起精神,吃飯也不好;

  5、特別敏感,家人一句無心的話就會覺得不舒服,總是往最壞處想;

  6、容易挑剔別人;

  7、愛花錢。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