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臺灣商情

臺“新南向”政策心虛出爐 甩出四十億瞄準十八國

2016年09月07日 08:34:3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當局5日正式公佈啟動“新南向”政策推動計劃,該計劃公佈後,迅速遭到各種質疑。一些島內媒體將“新南向”與大陸的“一帶一路”相比,發現實力相差懸殊。面對質疑,臺當局“新南向”負責官員解釋説,臺灣的優勢在於臺灣人“真誠待人”。這一説法被批軟弱無力,就像之前很多人嘲諷的“用愛發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行政院”5日召開記者會宣佈,新南向政策推動計劃正式啟動,當局已編列預算42億元(新台幣,下同)幫助臺灣廠商拓展商機,目標市場包括東盟10國、南亞6國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共18個國家。“行政院”聲稱,該計劃將從醫療、文化、觀光、科技、農業五大産業切入,希望與18個目標國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聯合報》報道稱,目前尚有10國未與臺灣簽署投資保障協議,有臺灣官員私下表示,相關國家未必願與臺灣在TPP架構下重談投資保障,但“還是要去試試看”。東南亞臺商擔心,由於臺方大張旗鼓喊出新南向,引起大陸警戒,若介入施壓,要談成恐怕不太容易。臺灣《經濟日報》6日評論稱,新南向囊括18個目標國,臺當局卻只投入42億元預算,戰線拉這麼長,臺灣人力、財力是否足以應付?更可笑的是,“總統府”下設新南向辦公室,但該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近日傳出將被派駐新加坡,新南向辦公室恐名存實亡。

  “大軍未動、主帥已換,意味著未戰先潰”,臺灣政治評論家董智森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南向辦公室的人事變動,顯示這一政策恐怕遲早走向“人去樓空”。董智森稱,一名臺商向他透露,曾有新南向辦公室的顧問找該臺商談話,這名顧問説,自己剛從美國回來接手新南向相關業務,要請這位臺商告知他“東南亞、印度等地的相關資訊”。這位臺商對“新南向”的熱情被澆滅,如此重大的政策,蔡英文卻找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來參與政策擬定,“新南向”的效果可想而知。

  《中國時報》6日報道稱,“行政院”公佈新南向政策後,立即引發媒體追問,“新南向”與大陸的“一帶一路”有諸多重疊,面對大陸巨大的財力、國力及市場,臺方有何優勢突破?對此,臺“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高仙桂認為,以資訊安全系統建設為例,大陸近來與東盟國家因南海問題鬧得不歡而散,東盟及南亞國家也不會放心將資訊安全建設交給大陸,這便是臺灣的機會。臺“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則稱,臺灣與大陸在東南亞及南亞市場,沒有“誰要壓過誰”的問題,“新南向”沒必要跟“一帶一路”競爭,而是“各自努力”。他表示,臺灣有特色和優點,“真誠待人態度,企業界誠懇在各地做生意,都是我們的資本”。

  對於臺灣官員的這一回答,有島內網友稱,用“新南向”去比大陸的“一帶一路”,好比雞蛋碰石頭!也有臺灣網友對“真誠待人”不以為然,稱“誠懇不能當飯吃,還有一項他沒説到,我們的詐騙集團全球佈局,所向披靡!世界有目共睹”。國民黨“立委”林麗蟬稱,鄧振中的回答“不及格”,臺灣優勢很明顯是新住民、新二代和外籍移工等人才,“新的主其事者到現在都還搞不清楚臺灣的優勢在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剛認為,中國大陸近年在外交、經貿等領域對東南亞及南亞國家進行大手筆投入,還推動成立了亞投行,東盟10國全部參與。這些大手筆的外交措施,是臺灣的能力所不能達到的。蔡英文如果希望通過“新南向”政策同“一帶一路”競爭東南亞,實際效果恐怕不會非常理想。

  “新南向”政策面臨的困難遠不只是與大陸的競爭。《旺報》稱,不久前韓國提出“歐亞協議”計劃,與臺當局的新南向政策相似,都盯著東南亞及南亞市場,臺韓在諸多領域競爭高度重疊,這對新南向而言絕對是噩耗。臺駐馬來西亞代表章計平也坦承,美國、日本已進入東盟6億人口的經濟體,“臺灣進來的時間可能已經有點晚”。因此,《旺報》建議,要推行“新南向”,需要借力“一帶一路”,與大陸合作。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