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經貿交流

臺灣高校颳起“關停並轉”風 5年減少1/3高校

2016年12月02日 13:28:5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只有2300萬人口,但卻有157所大學,密度之高遠超臨近的香港和新加坡,97%以上的考生都有大學可上。然而,學生們考學是越來越輕鬆,高校的日子卻越來越難熬。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大學生源斷崖式減少,嚴重影響招生,一些排名靠後的私立職業技術院校甚至因此“關門大吉”。臺當局為扭轉這種窘境,出臺“鼓勵大學整並”“建立退場機制”等措施,要島內高校“關停並轉”。

  5年內減少1/3高校

  生源“斷崖式減少”的速度有多快?看看數據就知道。2016年,臺灣高校錄取人數連續兩年各減少超5萬人,為歷年來最少,相當於二三十所小型大學“空校”。據島內媒體預計,接下來的4年,大學生還會蒸發17.7萬人,學費蒸發470億元(新台幣,下同),大專院校明顯供過於求。

  臺教育部門決定“出手”,在2015年下令,計劃未來5年將臺灣高校裁撤到100所以內,多所知名院校都將合併方案提上日程。

  考慮合併的高校逾數十對,成功案例已有一些。臺灣清華大學和新竹教育大學屬於最新的“順利聯姻”的一類,兩校表示將從11月1日起合併為“清華大學”,合校後新設“竹師教育學院”和“藝術學院”,原新竹教育大學校區轉型為“清華創意與大學臍帶園區”。

  臺灣大學和臺北教育大學則屬於正在“戀愛長跑”的一類,兩校分別將在明年1月7日、10日校務會議上投票確立合併意向。臺北教育大學八成師生願意合併,不過很多臺灣大學教授不埋單。臺大公共衛生係教授季瑋珠甚至直言,兩所學校“很不熟”,過去沒什麼正式的學術合作,合併恐非易事。

  確實,合併案十分複雜,頂尖大學會盤算跟誰合併最有利,教授在意的是合併後績效評鑒指標怎麼定,學生在意宿舍、選課、社團等資源是否會變少,校友則擔心“母校名稱會不會被消滅”,不是每個“談親”案都能成功。比如,成功大學和臺南藝術大學合併案因遭後者師生強烈反對而暫緩,臺灣交通大學和陽明大學的合校計劃則在年中告吹。

  砸50億助大學“退場”

  一些合併無望的院校,可能就要面臨關停的命運。那麼,誰將先關停“退場”?學校倒閉後師生又該怎麼辦?

  早在2013年,臺當局就頒布了“輔導私立大專院校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訂出多項“退場指標”。民進黨上臺後,臺“教育部”在此基礎上草擬了一份“高教轉型條例”草案,並制定了一張大專院校“退場輔導”名單,10所院校已名列其中。臺“教育部長”潘文忠還表示,將在今後4年內編列50億元基金,協助運作不善的大學“退場轉型”,明年先編列25億元,用於退場後安置教師和學生,另一部分資金將用於協助學校轉型,包括活化閒置校舍、合併改制等。

  然而,島內高教工會、私校教師都對這個主意不感冒,批評當局拿納稅人的錢來搶救爛學校,“錢根本用錯方向”。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主任包正豪指出,50億基金看起來很像“失業救助”,該倒的學校還是會倒,應將經費運用於幫助還有生機的學校。因此,“輔助退場”的計劃能不能順利實施,還有待觀察。

  其實,早在2014年,就有兩所私立高校——屏東永達技術學院和高鳳數字內容學院因招生和財務困難而停辦,導致數百名學生遭強制轉學輟學、數十名教職員被迫失業。曾任永達車輛係副教授的江照勇被強迫退休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回老家種火龍果,他的學生也無法轉到其他學校相關專業,為了生計一直在汽修廠打工。

  2016年,又有3所私立大學徹底關停,今後還將有越來越多的高校撐不下去,江照勇和他的學生的遭遇,會傳染給更多人。

  50所高校瀕臨“溺水”

  在這種“關停並轉”的恐慌情緒影響下,一則名為《你的母校溺水了嗎?2016大學退場名單預估排名》的帖子和一份“50所快溺水的大學”榜單在臺灣網路上迅速流傳。這份名單由《臺灣大學排名網》利用臺當局的公開數據所制,預估出今後4年將逐一“退場”的院校,其中大部分是職業技術院校。

  有臺灣網友讀完帖子後,心酸戲稱:或許未來有一天,你我談起自己畢業的大學時,年輕一輩都沒聽過,因為這所學校招不到學生,撐不下去,最終成為被人遺忘的“過去式”。

  雖然“溺水”名單僅供參考,但不少技職院校迫於被送進“加護病房”的壓力,已經提早著手轉型。除了將原來的校址改辦為福利機構、小學、補習班等選擇外,島內一些專家也提出轉型建議,比如擴充課程設置和招生管道,考慮設置專為海外學生提供的國際化課程、為老年人提供的“銀發教育”、為社會人士提供的進修課程、為新原住民提供的通識教育等。或者加強與企業合作,轉型成企業的教育平臺,以專業技能特色辦校。

  按臺當局的統計數據,島內高校的適齡入學人口數下滑趨勢要到2028年才會觸底,谷底只剩75萬人,比2015年的130.4萬人少了近一半。如果近幾年臺當局還不能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臺灣高等教育産業面臨的衝擊恐怕真的是要山雨欲來,變成“大學版的經濟大蕭條”了。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