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經貿交流

草原升起不落的"朝陽" 頂新基金圓寒門子弟大學夢

2016年08月16日 08:45:3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6“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內蒙古地區發放儀式在克什克騰舉行。(台灣網 王思羽 攝)

  台灣網8月16日訊(記者 王思羽)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來到廣袤的塞外草原,以內蒙民間曲調為素材創作的名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歷經60多年仍經久不衰,被廣為傳唱。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草原農、牧民人家、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自2007年起,內蒙的草原上除了“不落的太陽”,又冉冉升起了一抹不落的“朝陽”。2016年的8月,臺資頂新公益基金會的代表們再度來到克什克騰,趕在今年以優異成績考取大學,卻又家境清寒的當地學子急需籌措學費的緊要當口,為他們送去關懷與資助。“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將一如過去9年,幫家境貧寒的草原孩子圓上大學夢。

  十年捐助兩千學子 盼其將來回饋社會

  日前在克什克騰旗(以下簡稱“克旗”)經棚鎮舉行的“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內蒙古地區發放儀式上,24名內蒙古優秀學生獲頒2016學年度“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從2007年至今的10年時間裏,“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在內蒙古地區已惠及500余位學生,發放獎學金金額累計約180萬元人民幣。今年的內蒙之行,基金會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獎學金,還為克旗的少年兒童捐贈了2000本圖書。

  “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是由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頂新公益基金會設立,旨在資助大陸各地成績優異、家境清貧、品德端正的大學生,助力他們成人成才、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將來回饋社會。

  頂新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滕鴻年告訴大家,由於以往的獎學金核發工作,自己已是第四次來到克旗。自2007年頂新首次設置獎學金開始,到如今剛好十年。他介紹,儘管頂新在2010年11月才正式設立頂新公益基金會,但早在2007年,便開始在克旗率先推動頂新公益獎學金。過去的九年間,頂新公益基金會總共資助了大陸的清貧大學生約2000位,累計頒發獎學金金額約800萬人民幣,受助學生遍佈祖國大陸各地,“但所有的起頭都是從克旗開始。”

  滕鴻年對獲獎同學們歷經拼搏,取得的優異成績表達祝賀,並表示,未來基金會將持續對同學們在求學過程中向上向善、追逐學術予以支援,但最重要的還是希望他們擁有良好的品德,學成後對社會抱有感恩回饋之心。他也表示,頂新不要求受助同學在完成學業後作出任何平衡性的償還,只希望大家未來在有能力時回饋社會,回饋國家,回饋曾經給予自己幫助的老師、親友。

  頂新公益基金會理事吳國禎從小生長在臺灣花蓮,早年畢業于臺灣清華大學,如今在北京清華大學擔任物理系教授。他説看著眼前學生們的面孔,就想起自己四、五十年前的樣子。吳國禎回憶,50年代的臺灣十分貧困,花蓮當地有的孩子甚至赤腳上學,有些家庭確實貧困到沒鞋穿。小時候自己家裏的條件也很普通,但父母親給的一句話卻讓自己一輩子受用,“要自立自強,自我奮鬥”。幾句話變成一生的驅動力,“有時做夢還回想起來”。

  他勉勵同學們,將來學成後,回到家鄉也好,在外工作也罷,無論走到哪都該“不忘初心”,永遠記得故鄉的父母、土地、同胞,有力量時就幫幫自己的故里。

  克旗及基金會領導向獲得獎學金同學頒發證書和獎學金。(台灣網 王思羽 攝)

  把愛心送進蒙古包 用關懷指引孩子成長

  結束了獎學金髮放儀式,頂新公益基金會一行到獲獎學生家中實地走訪。送去慰問、鼓勵的同時,也向辛苦培育孩子的父母、親人道辛苦。

  漢族姑娘張穎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連外國語大學。她家沒有自有住房,如今只得在克旗農區租住兩間平房。父母離異後,家裏就靠母親打工維持生計,收入低且不穩定。近期母親到外地打工,張穎就由小姨陪住照顧。張穎的小姨一面打工一面幫姐姐照看孩子,就跟張穎親媽差不多。

  在詢問了張穎日常的居住、生活後,滕鴻年、吳國禎勉勵她自立、自強。得知張穎與絕大多數草原孩子一樣,由於場地原因根本沒條件學游泳,吳國禎勉勵,既然有機會到大連就該學會游泳,對身體、心理都有益,況且也是求生的本領之一,“到大連既要好好讀書,也要身體健康。”

  屋裏聊得熱鬧,張穎的小姨卻在院子裏哭得稀裏嘩啦。看到孩子出了成績,又得到這麼多好心人的關懷,小姨不由得淚如泉涌,經過基金會工作人員的一番安慰才進屋。

  但張穎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從小到大沒怎麼出過門,最遠只到過翁牛特旗(赤峰市內的另一個旗縣)如今卻要隻身去異鄉求學生活,讓家人不太不放心。對此,滕鴻年建議張穎快向近期在大學qq群中聯繫到的學長、學姐“求救”,“這樣大一去了就有人幫助你,等你升上大二、大三,也要去幫別人。”

  滕鴻年(左一)、吳國禎(右二)與克旗團委書記郭玉玲(左二)到張穎家中走訪。(台灣網 王思羽 攝)

  眾人在張穎家門外合影,中間為張穎的小姨。(台灣網 王思羽)

  基金會的車離開克旗農區,經過約兩小時左右的車程,才來到克旗的牧區巴彥查幹蘇木(蘇木:鄉鎮),這也是蒙族姑娘達日丹以往上下學需要經過的路程。“坐班車到克旗30塊錢,大約3個小時(班車的速度相對慢)。一般一個學期才回家一次。”達日丹説,對此早就習慣了,從上初一起就是這樣,之前在赤峰市裏上學時得坐6小時的車,小學時也是一星期才回家一次,平時想家了就打電話。

  達日丹有兩個親姐姐。家中共有兩個蒙古包,50多頭羊,20多頭牛,在當地牧民中算牲畜相當少的。在草原,純牧民的收入就是靠牲畜,一家五口也就將將維持生活。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達日丹的父母硬是供出了3個女大學生。

  “供孩子上學,再困難咱們也省吃儉用”。達日丹的父親告訴記者,另外兩個女兒都在呼和浩特上大學,暑假一般不回來,會在外打工,即便回家也會就近打工掙點錢,有時家裏還需借點貸款維持生活。

  草原上的牧民靠牲畜過活,有時就等於靠天吃飯。前段時間天旱,20多天沒下雨。草原上的牛羊要長得肥碩,就得吃肥美的草,連日乾旱則影響水草,不利牛羊生長。達日丹的父親介紹,越旱的時候,牧民往往越想儘快把羊賣掉,“但沒膘兒人家不要”,畢竟大家都喜歡“小肥羊”。結果羊價賣到平均180塊,還是沒人要。

  就在這時,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卻如一場恰逢其時的甘露喜從天降。如今姐姐們的學費可依靠勤工儉學,校內獎學金等籌措,妹妹的學費也有了著落,“頂新獎學金幫助大,學費就算是有了”,達日丹表示,家裏起碼不用再借貸款了。

  9月份開學後,達日丹將前往北京,到中央民族大學就讀。談到自己的未來,達日丹説,還是比較想在草原上生活。但她發現,現在草原上垃圾很多,還有很多生態被破壞,“發展的前提下環境是需要保護的”,達日丹盼望未來通過知識和努力,讓自己的家鄉更美。

  滕鴻年來到達日丹(左一)家蒙古包,與其父母話家常。(台灣網 王思羽 攝)

  滕鴻年、吳國禎在草原與達日丹話別。(台灣網 王思羽 攝)

  如果説達日丹的家距離克旗路途遙遠,那蒙族姑娘烏雲嘎的家不僅要加個“更”,還多少有些交通不便。烏雲嘎家的蒙古包在草原深處,光距離草原上的公路就有20分鐘車程。由於烏雲嘎的父親近年身患重病,每逢烏雲嘎從學校坐車回來,都是由母親再騎著摩托車,去路口將女兒接回家。

  不光會騎摩托接送女兒,烏雲嘎的母親還要一個人養牧、打零工,供養烏雲嘎及明年參加中考的妹妹上學。暑假時姐妹倆會幫媽媽幹活,協助減少家中經濟負擔。對烏雲嘎的家庭來説,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的到來無疑是莫大的幫助,烏雲嘎的母親一直用不很流利的漢語,反覆説著“謝謝,謝謝”。開學後,烏雲嘎將赴內蒙古大學民族學專業就讀。

  “烏雲嘎,那是你的玩具嗎?”一對挂在墻上被漆成彩色的羊骨頭角飾品,引起了滕鴻年的注意。得知小物件是烏雲嘎小學一年級做的,且當地蒙族女孩小時候都會製作、把玩並收集類似製品,滕鴻年表示,所有民族的傳統文化、文字、語言、出版物、文學作品都應得到傳承、保護。他鼓勵烏雲嘎,完成民族學學業後,就業時首選回到故鄉,有機會要為自己的民族作出貢獻。

  結束牧民區孩子的家訪,基金會的車隊駛遠了。烏雲嘎與母親依舊站在蒙古包前久久揮手。

  精通蒙語的當地人告訴記者,烏雲嘎的名字在蒙語中具有“從苦難邁向幸福”的意思;達日丹的名字則與藏語接近,帶有美好、嚮往的寓意。也許,正是“頂新朝陽”的光輝與溫暖,才會幫烏雲嘎這樣的貧寒學子驅散陰霾,撥雲見日;才能讓達日丹一般的清寒子弟沐浴溫暖,綻放美好。騰鴻年向記者表示,未來基金會將持續對同學們求學、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施以關懷,只要草原上還有一個困難學子,頂新基金的“朝陽”就永不會落。

  滕鴻年一行來到烏雲嘎家蒙古包,向其母親表示慰問。(台灣網 王思羽 攝)

  滕鴻年一行與烏雲嘎家人話別,中間為烏雲嘎的妹妹。(台灣網 王思羽)

  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受助孩子做到了

  “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今天受助,明天助人”,這是頂新基金支援學子們完成學業的初衷。據介紹,2016年,將有近500位同學獲得“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總發放金額在200到220萬人民幣之間,而克旗就是2016年度獎學金髮放的第一站。

  本年度獲獎的克旗學子中,有兩位“學霸”頗為引人關注。“女學霸”宋春穎今年以648分的成績考取南開大學學習軟體工程專業。她表示,會考慮在大學裏輔修其他專業,未來若有機會,希望服務於國家相關部門。她感謝頂新基金在自己求學路上的雪中送炭,並表示日後有機會一定幫助更多的人,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以663分成績收到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克旗“男學霸”張玥回憶,當初報考北航時,招生要求之一就是“要有愛國心”,一開始並不理解,後來意識到學校專業性很強,主要是為國家培養航空航太人才。“我是宇航學院的飛行器設計專業,和外太空探索有一定關係。”張玥表示,平時也會去了解國家形勢,對自己的國家、專業充滿信心,相信能在未來的專業領域裏,將自己做到最好。“未來小家、大家我都會顧” ,張玥説,這是自己的專業性質所決定的。

  因為“頂新明日朝陽獎學金”的核發,滕鴻年如今已是第四次來到克旗。被問起頂新在當地資助的學子中,有沒有印象最深刻的,滕鴻年告訴記者,去年克旗牧民區有一位同學,夏天獲頒獎學金,開學後得以去省會(呼和浩特)就讀。後來基金會進行回訪,詢問第一學期是否順利,需不需要繼續在生活費方面給予幫助?孩子答説,謝謝,自己在大一第一學期已經找到勤工儉學機會,生活、學習都有恰當安排,希望基金會再有獎助金額時,可以照顧其他更需要的同學,讓滕鴻年聽了即欣慰又安心。“我想這位同學真正做到了自立、自強,並希望把資源關照到其他同學,可見過去一年成長得非常好”,滕鴻年説,“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我覺得他做到了。”(完)

  滕鴻年與宋春穎(中)、張玥(右)合影。(台灣網 王思羽 攝)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