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經貿交流

臺商談“5·20”後:在大陸生存沒問題

2016年06月08日 08:4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王屏生7日在臺北表示,在大陸的臺商企業都在安心發展事業,“臺商在大陸生存沒有問題,是臺灣經濟自身問題很大。”

  由《旺報》主辦、主題為“沒有‘九二共識’下的臺商困境”的兩岸高峰論壇當日在臺北舉行。

  王屏生在論壇上強調,當前全世界經濟低迷,復蘇乏力。在此背景下,臺灣經濟由於政黨輪替“雪上加霜”。新當局提出擺脫過度依賴單一經濟體,王屏生認為,臺灣經濟發展需要很多幫助,要好好考慮“缺少一個大幫手,可能會面臨怎樣的問題”。

  王屏生説,過去8年兩岸和平交往,互利共贏。臺灣新當局説“維持現狀”,就應該“不惜任何代價,真的要維持現狀”,而不是做一些違背經濟哲學和經濟規則的事。

  目前在大陸的臺商企業十萬餘家,涉及臺灣民眾達數百萬人。王屏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族群,有資格在臺灣發出聲音,新當局對此不應忽視。他説,我們希望海峽兩岸繼續和平穩定交流,目前臺灣經濟狀況嚴峻,希望當局著力於此,“不要再搞有的沒的,讓老百姓很失望。”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也在論壇上指出,民進黨在選舉時一再講“維持現狀”,但從來沒説清現狀是什麼。他認為,觀察兩岸關係有四個指標:雙邊經貿、人員、文化等各種交流;溝通聯繫渠道;有無協商談判機會以及有無互設辦事處、派駐人員。而當前看來觀光客減少、經貿採購減少、陸資來臺受限……很顯然“交流現狀是維持不住的”。

  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陸企來臺有650余家,投資總額14億美元,雇傭臺灣員工12000多人。高孔廉説,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他們提供了就業、稅收、外銷和經濟成長。“臺商赴外發展體現了臺灣經濟實力的延伸,陸資來臺也會有上述貢獻。”他認為,當局應該做幫助企業發展的事,而不是相反。

  上海臺協副會長蔡世明則具體提出,兩岸貨物貿易協議談判中斷的話,臺灣相關産品出口到大陸仍需要繳納一定數額的關稅。而大陸與韓國簽有FTA(自由貿易協定),如此一來,臺灣企業與韓國企業相比將缺乏競爭力。

  沃華資本集團董事蔡智瑋強調,大陸經濟總量大,全世界都想抱緊這個“超級火箭”一起升空。臺灣應抓住機遇,順勢發展,特別是將年輕人的視野打開,臺灣才有未來。如果不緊跟,臺灣與主要競爭對手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臺企聯副會長、青年團執行長林子凱談到,如今大陸二代臺商都比較專注將自己的家業發揚光大,以大陸為基點和世界市場競爭。“我們能更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實力和對待這樣的競爭。”

  他建議臺灣年輕人通過各種渠道多到大陸實習、學習、遊學,從而辨明自己和世界,了解自己和選擇外界,不要被一些不實訊息掩蓋了自身的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