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打臉唱衰論調 中國實力繼續擔當全球經濟“穩定器”

2017年08月05日 11:21:16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中國經濟半年報,引發外媒圍觀。數據顯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GDP同比增長6.9%,高於預期。央視網《我要問小編》對網友提問進行解答。

  網友飛航問:有新聞説,我國GDP增長率達6.9%,高於此前公佈的6.5%的增長目標。這個數字表現了依然堅挺的中國經濟發展態勢,聽説也備受外媒關注。很想知道外媒是如何解讀的,小編可以給介紹下嗎?

  小編答:

  2017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6.9%,看到這個數字的小編和這位網友一樣激動。正如新聞所披露的,這個數字高於此前公佈的6.5%的增長目標,表明我國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態勢趨於明顯,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增強。

  作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器”,中國經濟半年報成績亮眼,顛覆唱衰論調,引發多國媒體的持續關注。多家國際機構隨即紛紛上調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他們普遍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再平衡進程穩步推進,經濟前景得到良好支撐。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第三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6.7%。

  單就中國GDP來説,外媒就有不少報道,普遍的關鍵詞是“吃驚”。

  針對中國經濟第一季度6.9%的增長,美國《福布斯》刊文稱,“中國奇跡沒有結束,而是進入了第二階段。”並稱,此前從沒有一個像中國這樣規模如此之大、情況如此之複雜、歷史如此之悠久的國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

  英國廣播公司驚呼,這令分析人士大跌眼鏡,增長表現超出預期。

  《紐約時報》分析了過去11個季度的官方數據,稱中國經濟增長在6.7%到7.2%之間。從國際標準看,這是令人吃驚的長期穩定增長。

  《澳大利亞人報》讚揚中國經濟增速不錯,並指出,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比吸引眼球的GDP更能可靠地反映經濟狀況,這兩個指標第一季度也都出現顯著增長。

  路透社曾發文稱,中國第二季度強勁的GDP增長(同第一季度增長率6.9%)為深入改革鋪平了道路。

  德國《世界報》報道稱,多年來一直有人預測中國經濟衰退。現在,中國再次公佈好得驚人的數據。中國經濟火車頭正在開足馬力。中國以此戳穿了多年來唱衰中國經濟的全部謊言。

  《歐洲新聞》網站認為,上半年中國GDP增速繼續超出此前市場分析師的預期,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工業産出以及零售業發展也超出預期。該網站特別指出,超預期的經濟數據顯示出中國經濟增長具有較強韌性。

  德國經濟週刊網站指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超出預期,得益於中國自身經濟回暖勢頭不斷強化以及全球經濟復蘇高於預期,中國外貿不斷回升。

  英國《衛報》發表題為《中國GDP增長超預期 世界股市創新高》的文章。文章稱,中國經濟增長超預期,給投資者積極信號,股市創出新高。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稱,有上半年6.9%的增長作為基礎,下半年,中國經濟會更加平穩,而且增長勢頭不減。

  《華爾街日報》直言不諱,這個數據顯示了中國有能力維持經濟穩定。

  除了數字帶給外媒的刺激與激蕩,中國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也引發了外媒深入探究的興趣。

  首要的一個關鍵詞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眾所週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政策指針和方法論。那麼外媒是如何看待的呢?

  新加坡《海峽時報》曾發文稱,中國對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志在必得。

  法國《回聲報》刊文指出,作為全球經濟發動機,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有力格局,得力於改革釋放紅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為新動能的培育與壯大提供了有利條件。

  日本專家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金堅敏表示,中國供給側改革有兩塊很有成績,一是創新,二是行政改革。

  關注中國經濟及結構調整,終究還是利益相關。外媒對中國能否繼續保持開放、包容的投資環境非常關心。

  7月,在上海外資資管市場,紐銀梅隆投資管理公司、瑞銀資産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分別獲批外商獨資企業牌照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牌照,外資資管巨頭們紛紛看好中國市場。

  《紐約時報》觀察後稱,中國的科技産業已經模倣矽谷,建立起了一個溝通創新者和投資者的網路——囊括了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和風險投資家。

  商務部近期表示,中國堅持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大力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以改善營商環境作為主要舉措。今年中國利用外資規模基本穩定。

  聯合國發表的《2016世界投資報告》也指出,中國仍然是全世界第二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

  此外,外媒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參照系數——就業和物價,也非常熱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35萬人,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全年任務的66.8%。與此同時,5、6月份的失業率連續兩個月在5%以下,調查失業率連續四個月低於5%,這些都是2012年以來的最好水準。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曾報道,中國畢業生並不為國家正在經歷的經濟放緩而擔憂,他們越來越注重工作所帶來的滿足感,並對首份工作期待很高。

  2017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而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增長6.1%。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比去年同期上漲1.4%,由於食品價格同比下降2.1%,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總體上看,CPI低位溫和上漲。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中國經濟以消費為主導呈現堅挺態勢,中國個人消費形勢良好;瑞穗綜合研究所研究員伊藤信悟認為,中國物價穩定也有利於消費增長。

  外媒的關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對於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但我們自己也要在成績面前不驕不躁。儘管中國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就像《華爾街日報》所指出,我們也應看到6.9%背後亟待解決的債務和房地産問題。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去杠桿仍是重點,政府部門要持續推進改革,真正激發市場活力,建立市場發展內生動力。

[責任編輯:楊旋]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