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有企業受制約不想轉、轉不動

2017年07月25日 09:03:3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新舊動能轉化可謂一體兩面,一面是加快培育新動能,一面是讓舊動能煥發新生機。記者走訪多地製造業企業了解到,部分實體企業新舊動能轉換存在著不想轉、轉不動、轉不成的困難和瓶頸。其中,創新投入的強度與行業利潤不成比例掣肘新舊動能轉換;房地産綁架了太多的金融資源,導致金融活水難以進入實體經濟,不少有向新動能轉換潛力的企業陷入轉不動的尷尬。此外,一些企業雖已在轉型的路上或開始涉足新業態,但新業態短時間未出效益,轉而難成。

  不想轉:投入産出不成比例

  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掣肘在於,創新投入的強度與行業利潤不成比例。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一般都會認為這是一個高利潤高回報的行業。可事實卻是,高附加值設備主要被國外品牌壟斷,國內機器人企業每年銷售收入10%-15%的研發投入換來的利潤不過5%左右。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敏佳説,各地都有針對機器人企業的扶持和補貼政策,導致近兩年低端、低價惡性競爭,國産機器人變成了一個“微利行業”。持續多年的高投入來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是不得不補的功課。

  鋼鐵煤炭等急需去産能的行業也有不想轉的情況。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分析認為,我國民營鋼鐵企業的産能佔比過半,在行業週期性觸底回升態勢下,民營企業經營靈活性顯現,他們有利可賺,就失去了轉型的動力。

  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力也導致部分企業不想轉。東莞鑫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文珍告訴記者,該企業耗資上千萬元研發的光擴發板技術,遭到前員工和另一家企業的侵犯,給企業造成損失超過3000萬元,可侵權官司很難取證,三年多過去侵權者仍未得到制止和制裁。我國“抄襲”侵權行為仍較為突出,而對侵權的處罰太輕,有的甚至不夠支付律師費。“如果創新成果被人輕易剽竊又得不到足夠的補償,誰還有動力去轉型?”到去年底,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二大專利申請國,專利保護的問題越來越迫切。

  轉不動:金融輸血不足

  多家製造業企業負責人在談及融資問題時幾乎都把“矛頭”指向了同一個行業——房地産。

  2006年創立的思為客公司從模具起家,由於堅持小而穩的發展思路,前些年企業現金流充裕並不需要貸款。近年來,企業開始轉向注塑機相關的機械手及自動化解決方案,“這才發現要投錢的地方多了”,公司董事長吳沐臺説,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購置先進的生産裝備,都是過去不敢想的投入,除非自己不想發展、不去轉型。可問題就出在這,小企業本來資産就不多,可供抵押少,搞新業態、新産品,風險更大,銀行更加不敢貸款了,不像地産企業有塊地在手裏,各家銀行恨不能搶著到府送貸款,我們往往是跑了N家,也貸不回一塊錢。

  在研發生産輕度商用機器人的映博科技公司創始人覃爭鳴看來,實際上,實體經濟新技術、新業態轉型投入的風險也不是高到銀行根本碰不得,主要是房地産貸款太容易獲得,“就那麼多貸款指標,給了房地産企業,製造業想拿就難多了”。現在除非是超級大企業,銀行才敢給授信,可是他們不缺錢,缺錢的又拿不到錢。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去年底,全國106萬億元的貸款餘額中,房地産貸款餘額26.9萬億元,佔比超過25%,也就是説房地産佔用了全部資金量的四分之一。而在去年的新增貸款中,這一比例更高,約45%來自房地産,一些商業銀行甚至70%-80%的增量與房地産相關。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認為,房地産綁架了太多的金融資源,導致金融活水難以進入實體經濟,不少有向新動能轉換潛力的企業陷入轉不動的尷尬。

  難轉成:新業態尚在培育期

  一些企業雖已在轉型的路上或開始涉足新業態,但新業態短時間未出效益,轉而難成。成立已32年的嘉利國際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子消費品加工貿易。2008年金融危機後,企業開始佈局休閒度假産業。公司總經理助理嚴鷹説,儘管轉型新産業已近10年,但目前新産業更像是“公益”和“情懷”,比如公司打造的遊樂園,多采用了工業管道、機床等“另類”設備、旨在留住“工業記憶”。企業的主要經營收入和利潤仍依賴於代工和少量房地産開發等傳統業務部門。

  與“老師傅難進新行業”相比,更令人擔心的是,許多説起來“如日中天”的新技術、新業態並沒有形成與之匹配的經濟能量。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孝榮説,無論是網際網路相關的商業模式、創新企業,還是以新技術為賣點的初創公司,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後,業內發現有些企業陷入“三無一有”怪圈:無産品、無客戶、無營收,也就是説只講一個美妙的科技故事圈錢。

  一些迅速擴張的網際網路新業態被批評是“利潤還不如一家包子鋪”。新創企業星戰TV創始人朱峰説,不管是新的科技公司,還是一些炒過的老概念,最終都會回歸到商業本質,講故事燒錢換流量換不來商業本質後,就是泡沫破裂的一刻。“現在有的新業態讓人摸不準,關鍵是還沒有看到特別成功的新商業案例,傳統企業就更加躊躇不前了,轉不成的話還不如不轉。”

  受訪企業反映,目前各地都在大力推動新舊動能轉化,對新動能扶持尤甚,出現了“企業走在政府之後”的情況。新舊轉型最終要回歸商業本質,産業政策最終也要回歸最基礎的環境塑造,在助力舊動能不斷煥發生機的同時,培育新動能逐漸挑起大梁。

[責任編輯:孫伊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