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營改增”應給予企業創新更大優惠政策支援

2016年04月26日 10:04:00  來源:台灣網綜合
字號:    

  “營改增”簡單説就是原來按營業稅稅種徵收的部分行業,改為按增值稅稅種徵收。增值稅最最核心的地方在於它可以設定一個基數,這個基數可以被扣除,這樣就縮小繳稅基數,有利於減少營業稅重復徵稅,促進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而企業稅費降低,不僅能降低企業負擔,更能夠激發企業活力。

  其直接利好我認為有兩點很重要:一是通過稅費讓利,為企業實實在在減負。為企業減負不僅是支援企業發展的切實舉措,也是為民生“增力”的重要一環。所謂“增力”,就是增加民眾工資性收入,提高民眾的生活水準,增強民眾應對物價上漲的抵抗力。

  企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這種相關性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表現在就業方面,是我們許多人的收入重要來源和保障。

  正因此,規範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運用政策杠桿扶持企業發展,不僅能讓企業“輕裝前行”,不斷壯大,也能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否則,倒下的是企業,但其帶來的負面“蝴蝶效應”必將影響我們每一個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企業員工。員工的收入來自工資,讓員工工資不斷增長,不是嘴上説説就能實現的,需要真金白銀。真金白銀來自哪?答案不言而喻,來自企業自身發展的實力。

  政府制定的“收入倍增計劃”,最終的落腳點還在企業,只有企業將員工的工資增長形成制度性安排,並不折不扣地執行到位,員工的“收入倍增計劃”才能成為現實。可必須要看到,企業不斷增長員工工資,企業的用工成本必然增加,如何消化這一成本?企業能否承受?顯然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如果企業沒有利潤支撐員工不斷增長工資,漲工資就是空談。

  這就需要強企壯企,讓企業有能力為員工漲工資。對此,除了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同時也需要政府想方設法為企業減負,譬如,減稅、降低融資成本、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均是為企業減負。企業負擔減輕了,利潤空間就會增加,漲工資的能力就能隨之提升。可見,為企業減負就是為民生“增力”。鍋裏有碗裏才能有,企業發展越好,員工收入提高越有保障。企業轉型升級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減輕企業負擔,無疑至關重要。

  同時,企業會有更多資金投入創新。創新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這一點已經被無數現實所證明。縱觀世界,是凡能夠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不論大小,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斷創新。要麼在産品創新上推陳出新,要麼在管理創新上不斷掘進,要麼在商業模式創新上不遺餘力。

  然而,創新不是説説就能實現的,創新不但需要承受失敗的打擊,而且需要真金白銀的大量投入。也正因此,許多企業明知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受制于思維固化和資金不足等因素,將創新放在次要地位。於是,只能為人做嫁衣,在貼牌生産的低利潤下艱難生存,市場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遭受打擊。

  由此而言,筆者建議,“營改增”應該對企業創新給予更大優惠政策支援,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在稅收政策上給予更大力度、更加精準地支援。

  正因此,“營改增”的利好應該充分釋放,地方政府在具體實施時不能“留一手”,同時,發揮基層首創精神,結合“營改增”在支援企業創新上進一步細化政策,完善制度。當企業能夠在創新上不遺餘力,其激發的內生活力將成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動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期待“營改增”在激發企業創新上發揮更大作用。

  相關新聞:財政部長詳解營改增熱點問題

  從5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營改增有哪些重要意義?財稅主管部門如何保證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如何劃分?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詳細回答了這些熱點問題——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全面實施營改增的背景。另外,全面實施營改增有哪些重要意義,將對我國經濟增長髮揮什麼樣的作用?

[責任編輯:雍紫薇]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