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全面營改增倒計時 傳説中“搶房潮”會來嗎?

2016年04月15日 08:5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今年5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實施營改增,把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營改增範圍。營改增怎樣實現政府承諾的“稅負只減不增”?老百姓能從改革中收穫什麼樣的實惠?記者近期對一線稅務部門和專業諮詢機構進行了深入採訪。

   不動産抵扣

   是否會導致企業加入“搶房大軍”

   儘管房地産業營改增後適用稅率提高至11%,但由於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可在兩年內抵扣,被視為全面營改增減稅力度最大的部分。但是,有傳言稱“不動産納入抵扣將使企業加入搶房大軍”,從而使本已上漲的房價再度飆升,這樣的分析有道理嗎?

   “每個企業都會購買或租賃不動産作為經營辦公用房。試點有利於促進企業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對於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廣州市國稅局局長楊偉文説。

   比如,一家企業新購入價值1億元的辦公樓,按5%的營業稅率,其中包含500萬元的營業稅。若按11%改徵增值稅,由於增值稅為價外稅,則實際需要徵收990萬元,同時這990萬元增值稅可以分兩年納入進項抵扣。因此相比原來的支出1億元,營改增後這家企業購買辦公樓稅負降低990萬元。

   普華永道中國中區公司稅業務主管合夥人李軍認為,這項政策不僅可以鼓勵企業擴大對不動産的投資,也有利於房地産特別是商業地産的去庫存進程。

   李軍還指出,根據實施細則,房地産開發企業中的一般納稅人銷售其開發的房地産項目,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向政府部門支付的土地價款後的餘額為銷售額。“這意味著,土地價款(一般能達到開發成本的30%)雖不參與進項稅額計算,但可以直接從銷售額中減除,實質上達到了參與增值稅計算的效果。”

   民生證券針對7家上市房企營改增後的稅負變化進行了測算,發現其中6家的稅負都有所減輕。唯一齣現稅負增加的華僑城,其營業成本與營業收入之比明顯低於其他6家企業(華僑城為0.4,而平均值為0.6),這樣的財務結構使得可抵扣額少從而導致營改增後稅負上升。

   不過,上海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處長鐘劍偉告訴記者,只有企業用於生産經營的不動産才能列入抵扣,比如自建廠房、商業用房和房租都可以抵扣。但如果是購買住宅,用於職工福利就不能抵扣。“所以,對於‘不動産納入抵扣將使企業加入搶房大軍’的傳言,老百姓無需擔心。”

   名義稅率提升

   對建築業和金融業影響幾何

   統計顯示,我國建築業年産值近16萬億元,從業人員約4500萬。改革後,建築業一般納稅人將從此前繳納3%的營業稅改為11%的增值稅。

   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學術委員汪蔚青説,觀察營改增後的企業稅負變動情況,不能只看稅率變化。如果企業把進項抵扣的工作做好,稅負仍可能實現下降。

   比如,建築業實施營改增後,企業採購的鋼筋、水泥等材料成本都能作為進項納入抵扣。但目前建築業的發票管理有待規範,這會倒逼建築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盡可能與規範的供應商進行合作。

   金融業由於子行業種類眾多,核算也比較複雜,被認為是營改增中的一大難點。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金融業由原來5%的營業稅率改為6%的增值稅率。雖然稅率增加了一個百分點,但考慮到可抵扣的因素,特別是不動産的抵扣,實際稅負未必上升。

   民生證券的研究指出,營改增後16家上市銀行的稅負都有一定程度下降,合計減稅933億元,佔上市銀行利潤總和的7.7%。個別銀行減稅額佔利潤的比例,甚至高達13.8%,相比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受益程度略小一些,減稅額分別佔利潤的6.8%和4.7%。

   “我們注意到,細則將融資租賃納入貸款服務,按照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而在前期營改增中,融資租賃被納入‘有形動産租賃’,按照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這顯示對於一些新型金融服務,稅負的設計經過了詳細評估,以確保不會阻礙金融創新。”李軍表示。

   生活服務業優惠多

   促就業效應有望顯現

   包括教育、醫療、餐飲和旅遊等在內的生活服務業,由於貼近百姓,在營改增試點中得到了較多的優惠。根據細則,養老服務、婚姻介紹服務和殯葬服務等數十項基本服務,將免征增值稅。

   對於生活服務業的一般納稅人,雖然稅率由5%調整為6%,但由於有進項抵扣,稅負仍有可能下降。以餐飲業為例,汪蔚青指出,營改增後餐廳如果重新裝修,可按11%的稅率抵扣。更換鍋碗瓢盆、桌椅板凳,可按17%的稅率抵扣。在銷項稅率只有6%的情況下,稅負有望比原來降低。

   雖然生活服務業的稅負有可能出現下降,但一般消費者很難從價格上感受到。特別是考慮到餐飲等服務業的人力和租金成本不斷上升,即使稅負下降,商家也很難讓利給消費者。

   考慮到生活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大戶,營改增試點對於就業的促進效應有望逐步顯現。上海稅務部門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就業人數較營改增啟動前的2011年,分別增長5.22%和28.74%,佔上海近三年全部新增就業崗位的40%以上。

   除了稅負降低

   辦稅流程亦將簡化

   “上海2012年率先試點營改增以來,基本實現了規範稅制、減輕稅負、促進發展、推動改革的預期目標。據測算,4年內總體減稅1185億元。”上海市稅務局副局長胡蘭芳説。

   企業的稅收成本,不僅有稅款這項直接成本,還包括辦稅人員配置、資金佔用等隱性成本。廣州稅務部門表示,預計今年5月1日前,廣州各區均有辦稅服務廳提供國稅地稅聯合辦稅服務,納稅人進一家門可以辦兩家事,減少了來回跑的成本。

   與此同時,廣州還針對全市62萬戶小規模納稅人,由按月申報改為按季申報,有效降低了納稅人辦稅負擔。上海則大力推動電子發票應用“廣覆蓋”,電子發票和紙質發票一樣可用作報銷憑證。來自電商企業1號店的統計顯示,開具電子發票較線下人工開票每月節省成本9萬元。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各地稅務部門正加快系統升級為營改增全面推進提供保障。上海市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處長鐘劍偉表示,為配合營改增全面實施,上海在全國率先上線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納稅人可以實時線上開票,數據第一時間上傳到稅務部門。

   “以前的開票資訊無法進行漢字比對,一些票販子買進農産品賣出去變成電子産品這類行為就很難監管。現在新系統進來是什麼就是什麼,大大提高了資訊透明度和監管效率。” 鐘劍偉説。(記者 何欣榮 姚玉潔 王攀)

[責任編輯:雍紫薇]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