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投貸聯動”

2016年02月16日 07:23: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原標題: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投貸聯動”)

  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投貸聯動”

  張江高科聯手中國銀行,為初創企業提供融資支援

  1月21日,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上海將爭取投貸聯動試點,允許銀行在自貿區先行先試。以企業權證的未來增值空間來抵補科技型企業的信貸風險。

  1月25日,上海自貿區方面表示,上海自貿區將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適時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

  接近年關,上海自貿區連推兩項“試點”項目。其實,在過去的2015年,上海自貿區的創新成效頗豐,對於銀行業轉型的引領作用也不斷增強。

  張江高科積極探索“投貸聯動”

  近年來,銀行業“投貸聯動”的呼聲越來越高。

  投貸聯動模式,是指銀行對科技型創新型企業進行“股權+債權”的投放,以股權收益彌補信貸資金風險損失。以國外的實踐形式來看,銀行通過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或者引入PE/VC等合作;銀行再跟進貸款。

  雖然試點的方案還未公佈,但相關實踐早已展開。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了解,截至2015年末,上海自貿區轄內9家銀行以“投貸聯動”模式為105戶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融資餘額10.2億元。

  2015年6月,中國銀行率先和張江高科合作,雙方積極響應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及上海自貿區擴區的號召,實現“雙自聯動”,推進自貿區的制度創新與全球科創中心的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共同促進上海市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

  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潘岳漢表示:“中國銀行與張江高科構建投貸聯盟,就是通過金融與科技的緊密結合,進行産品服務創新,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股權和債權相結合的金融服務模式,將金融融資服務延伸至種子期和初創期科技型企業。”

  具體操作上,中國銀行利用中銀集團多元化和一體化優勢,聯動集團內附屬機構,通過股權等方式參與,使暫時無法進行銀行貸款的種子期和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獲得融資補充,幫助這些企業發展壯大。同時伴隨企業的成長,中國銀行還將進一步提供授信融資支援,從而搭建一個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産品體系。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葛培健表示:“張江高科與中國銀行構建投貸聯盟,將積極探索孵投貸聯動金融服務模式,立志於建立滿足産業鏈上不同成長階段企業所需多級、多元投融資的服務體系,爭取做改革的探索者。未來,張江高科將率先探索運用‘網際網路+’思維,與券商、基金、銀行等機構設立股權眾籌平臺,並把銀企合作、投貸聯動的優勢融合進去,為初創企業、種子期企業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創新活動投資力量。”

  自貿區多元化銀行業結構初具雛形

  除投貸聯動外,2015年上海銀行業各類資金交易中心、研發中心、網際網路交易平臺、跨境投融資平臺等功能性機構加速落戶自貿區,多元化、現代化的銀行業結構初具雛形。

  1月18日,上海銀監局組織召開上海銀行業“創新服務、創新管理”經驗交流會,此次交流會上肯定了上海自貿區政策對銀行業轉型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據上海銀監局1月12日提供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末,上海自貿區內共設有21家法人銀行、99家分行、13家專營機構和301家支行級網點,此外還有27家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和4家資産管理公司。

  作為首批允許辦理FT賬戶(自由貿易賬戶)的銀行之一,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創新産品服務,利用自貿區平臺吸引海外資金,直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截至2015年末,該行已在分賬核算單元項下為區內、境外近100戶企業提供人民幣融資業務,累計融資額超500億元,其中包括各類央企、國企、外商投資等大型集團客戶。同時,還為某知名證券公司的橫向並購發放並購貸款,為自貿區FTE賬戶(區內機構自由貿易賬戶)項下機構客戶完成首筆並購業務。

  在自貿區跨境投資便利政策下,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利用分賬核算單元境外籌資功能,疊加貨幣可兌換與利率市場化優勢,為企業海外業務發展提供低成本全幣種資金支援。2015年以來,該行實踐了融資性保函、跨境銀團、FTE並購融資、境外發債、創新飛機融資等數十種業務模式,為境內公司的境外機構獲得跨境信貸提供便利,目前該行各類國際融資業務餘額達189.8億元。

  2015年6月,上海銀監局參照國際監管經驗,探索推出了“自貿區銀行業務創新監管互動機制”,針對現行業務準入制度未覆蓋或不清晰的領域,金融機構在與監管部門充分溝通後,可以個案突破的方式先行先試。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了解,依託上海銀監局搭建的“業務創新監管互動機制”,上海銀行業已上報了40余項業務創新意向,其中海外並購、財務公司産業鏈金融服務、綠色信貸等7項試點業務已落地。

  全口徑跨境融資擴大試點

  1月22日晚,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通知》稱,將企業擴大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擴大至27家金融機構和註冊在上海、天津、廣東、福建4個自貿區的企業,自2016年1月25日實行。

  《通知》稱,對試點金融機構和企業,央行和外管局將不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試點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産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其實,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早在2015年2月在上海自貿區率先試點,這也成為自貿區首個試點業務在全國推廣。

  2015年2月,央行上海總部發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境外融資與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實施細則》(下稱《細則》),全面放開本、外幣境外融資,取消境外融資的前置審批。當時的一大創舉,就是上調了經濟主體從境外融資的杠桿率。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自貿區試點全口徑跨境融資取得了較好效果,積累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擴大試點的條件已經成熟。

  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政策對於自貿區以及自貿區擴大區都有顯著的影響。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了解,截至目前,作為上海自貿區擴大區的張江園區累計有400余家企業開設了自由貿易賬戶,不少企業通過自由貿易賬戶順利實現了海外融資和並購,大幅降低了企業成本。

  “下一步我們將聯合中行、工行、建行等金融機構,針對園區企業的金融需求,為其量身設計解決方案,通過建立天使投資基金和引導基金,引進各類投資公司和科技銀行等措施,建立覆蓋園區科技企業、分層次的融資服務體系。”葛培健總經理表示。

[責任編輯:吳曉寒]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