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中國正式成為IMF第三大“股東”

2016年01月29日 10:24:00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宣佈,作為IMF推進份額和治理改革一部分的《董事會改革修正案》(以下簡稱《修正案》)已從1月26日起正式生效。根據《修正案》,中國的投票權份額將從3.996%升至6.394%,超越德、法、英國,正式成為IMF第三大股東,而美國的投票權份額微幅降至16.5%,同時保留其否決權。

  據了解,此輪改革後,IMF的SDR貨幣儲備規模將翻一番,由原來的3298億美元增至6597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修正案》明確,新興市場將比從前增加超過6%的IMF份額,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這4個新興市場國家全部躋身IMF前十大成員國。此外,IMF執董會成員將首次全部由選舉産生。

  新興經濟體話語權增加的背後是老牌強國股權的稀釋。資料顯示,德國投票權份額由6.11%下降至5.586%,法、英兩國則由4.505%下降至4.227%。有分析人士指出,《修正案》的生效,標誌著IMF治理向著更好體現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話語權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並將加強IMF的信譽度、有效性和合法性。

  資料顯示,在此前的60多年裏,IMF一直被歐美發達國家的“話語霸權”所操縱。美、英、法等國組成的七國集團,控制了約半數以上的投票權,導致IMF內包括基金規模、黃金銷售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都集中在少數成員國手裏,而發展中國家、貧困和高負債國家無法得到應有的救助和金融支援。為了改變這種不平衡的狀態,IMF董事會早在2010年便通過了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但作為最大股東的美國出於大國博弈的需要,始終阻撓這一改革。新興市場獲得更大話語權,美國控制權削弱後,停滯五年的IMF份額改革方案才最終獲批。

  就在中國正式“升職”後,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約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通電話。在通話中,李克強指出,中國將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談及人民幣匯率問題,李克強強調,中國政府無意通過貨幣貶值推動出口,更不會打貿易戰。今後還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加強同市場溝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蔣夢惟 張暢)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