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樂視好乘涼?此時的酷派已汗流浹背!
消息稱,酷派集團于5月15日疑似將此前在國內校招的300余名應屆畢業生全部解約。上個月,酷派集團發佈公告稱:預計2017年上半年經營虧損至少6億港元。
酷派方的某HR表示:酷派業績一落千丈,“一夜坍塌”,“也許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資金匱乏、品牌影響力逐漸縮小、市場份額不斷縮減,這是曾經的“中華酷聯”酷派的現狀。即使此前樂視入主,仿佛也無濟於事。
酷派解約300名應屆生,解約費達90萬
消息稱,酷派集團于5月15日疑似將此前在國內校招的300余名應屆畢業生全部解約。記者了解到,此前,酷派方面已和上述應屆畢業生簽署三方協議。
據爆料人透露,酷派方面願意以本科生3000元,研究生4000元的金額對已簽約應屆畢業生進行賠償,並承諾盡力幫忙介紹其他公司。以300名應屆畢業生,每人賠償3000元來計算,此次酷派解約賠償金額需花費90萬元人民幣。
而從記者獲得的酷派方面HR與某應屆生的聊天記錄上,該名HR寫到酷派業績一落千丈,“一夜坍塌”,“也許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隨後,記者與酷派方面HR取得聯繫,確認此次解約的應屆畢業生為300人。同時將按照第三方協議中簽署的違約賠償條例進行賠償。賠償金額與上述爆料一致。
同時,該HR表示,正在努力和oppo、vivo、中興等同類型公司溝通,努力將所解約應屆畢業生介紹至相關公司。
酷派官方回應:“沒有那麼多”
酷派官方對此回應稱,確有解約一事,但數量不至於那麼多。酷派官方回應稱:
去年全年酷派簽約應屆畢業生是260人左右,而且也並非全部解約,一些符合海外市場職位的人員將被保留。”
據了解,此次解約緣于業務戰略上的調整,即酷派今年的重點將面向海外市場,所以國內的職位將縮減。
據悉,在陷入困境後,酷派將調整策略,今年將把主要精力放在海外市場,中國區並不需要新增多少人手。
一位前酷派員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除校招新人,老員工也在縮減人員規模。目前內部人員流動較大,“一朝天子一朝臣”,新領導帶自己的人,一些老兵看格局不好也主動離開了。
酷派:預計2017年上半年,經營虧損至少6億港元
據悉,酷派集團(02369.hk)于4月21日發佈公告,集團截止2017年3月31日經營虧損約為港幣4.6億元。預計2017年上半年的經營虧損會擴大到6億-8億港元之間,相比去年同期經營虧損港幣1.628億元,出現較大經營業績下滑。
公告稱,産生預計經營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而本年度該公司規劃中具有競爭力的新産品尚未上市,導致銷售收入規模下滑,預計2017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下滑將超過約50%;
同時集團持續投入研發及市場銷售推廣活動,導致集團2017年上半年費用支出未有改善。
4月26日,酷派集團(02369.hk)再度發佈公告宣佈延後發佈2016年全年業績的時間:
由於需要額外時間向核數師提供尚未完成之資料,而核數師亦需要時間採取審核方法核實公司所提供之資料,經與核數師討論後,預期2016年年度業績將於2017年5月底或之前定稿並刊發。
這已經是酷派第二次宣佈延後發佈年報了。截止發稿日,酷派集團繼續停牌,以待公司刊發2016年年度業績。
而就在5月10日,酷派以線上的形式低調發佈了旗下新産品,號稱“怪獸級遊戲體驗”的“酷玩6”手機。據悉,該産品將於5月16日10點于京東首發。
酷派業績不佳,樂視入主沒能改善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樂風移動的股東包括樂視網董事鄧偉、樂視網副總經理賈躍民,公司最初是為樂視移動公司融資搭建的資本平臺。
2015年6月28日,樂視以21.8億元代價持有酷派17.9%股權,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這直接造成了酷派與曾經的合作夥伴360交惡;
2016年6月17日,樂視再度以10.47億港元的代價增持酷派股份至28.9%,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8月,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接任前董事會主席郭德英的職位,成為酷派集團的董事長。
按照當時樂視的想法,通過整合酷派和樂視超級手機,2016年“樂視+酷派”智慧手機總銷量能達到5000萬至6000萬部,2017年銷售量有望突破1億,成為銷售量最大的手機公司之一。然而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酷派頹勢依舊,樂視入主並未能給其打開什麼新的局面。
酷派集團之前業績公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2.77億港元,與2015年同期營收的87.83億港元相比,降低了39.9%。
繞不開的樂視
本以為牽手樂視可實現年銷量破1億台的計劃,如今也不再被高層提及,取而代之的,是業內諸多人士統一觀點:酷派的2017年,應該如何活下去?
“如今回頭看,對賈躍亭而言,收購酷派絕對是一個敗筆,孫宏斌入股後明顯限制了樂視不同産業之間的相互扶持。”獨立TMT分析師付亮對記者表示:“如果樂視本身沒有手機業務,那麼收購酷派並不會有重復資産。
在樂視手機規模足夠大的同時,再收購規模類似的企業,表面上看,專利研發方面有提升,但這次收購不僅加速了樂視本身資金的緊張,同時令酷派原有資源快速分散。”
2016年,國內手機市場迎來加速,這一年OPPO、vivo和華為出貨量實現爆發性增長。在同業均高速發展之際,酷派卻因捲入360與樂視的控制權之爭,導致人員流失,板塊分離,從而錯失發展良機。
背靠的“大樹”無法乘涼
在樂視自身都無暇顧及之際,酷派該何去何從?
曾經牽手樂視,酷派寄希望於網際網路改變自身太過依賴運營商,在産品規劃,品牌行銷及渠道建設方面力度不足等問題。但今天看來,酷派依然沒能解決這些問題。
2014年,國內進入換機市場,運營商補貼弱化,酷派業績開始出現下滑,公司戰略調整,隨後開始與360合作,全面轉型成立ivvi品牌佈局線下,不斷謀求轉型但並不成功,業績逐年下滑。
曾經的國産手機第一梯隊如何活下去?諸多業內人士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酷派需找準定位佔領特定市場,不再堅持“大”的打法。
呂俊寬表示:“手機業沒有絕對的王者,也沒有絕對的輸家。在別的品牌擁有龐大資源的情況下,小還有活下去的方法,OPPO、vivo現在想往東南亞市場開拓,華為想做一些前端的技術,並往歐洲高端市場移動。
但這些都不是酷派現在要做的,我認為酷派線上上已經沒有機會了,他也嘗試過,但沒有走通。酷派現在還是需要通過運營商把國內的盤子穩定下來,將零售通路做起來,這不會讓他重回巔峰,但能讓他活下去。”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