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曝《人民的名義》籌拍遇融資難:曾吃50家機構閉門羹

2017年04月08日 08:12:34  來源:野馬財經
字號:    
    創造了收視神話的《人民的名義》,當初並不被投資機構看好。

  作者:繆淩雲

  來源:野馬財經

  誰能想到,一部主旋律反腐劇竟然創造了收視神話。

  主旋律反腐劇,這種對尺度風控要求極高的題材,在以往要麼是又紅又專尺度太小不好看,要麼是尺度太大被斃了,屬於典型的難駕馭題材。

  近日,由最高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上映,播出首日,即創造了收視率和口碑齊飛的好成績。一週以來,愛奇藝、PPTV、優酷等主要視頻網站播放量合計已經超過10億,且關注度還在持續上升。

  但是,《人民的名義》播出後的搶眼表現卻是出乎很多投資機構預料的。在尋找投資階段,這部劇曾經被50家投資機構放棄。導演李路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遇到的困難,出乎意料…幾十家談完之後,簽約不打款...最後是幾家民營公司托起了資金盤子”。

  的確,與當下流行的仙俠、穿越、言情、宮鬥題材相比,《人民的名義》過於寫實,涉及的層面太深了,投資方的謹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野馬財經注意到,在《人民的名義》最終的六家民營投資方中,有著兩家A股上市公司的身影:鳳凰傳媒、宋城演藝。

  艱難的籌資路

  籌資階段,《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和超過50家投資方進行了接觸,卻因為擔心尺度和風險,這些投資方最終都沒有參與,甚至有些已經簽約,真正掏錢之前還是選擇了退出。

  就此,李路對新媒體“三聲”講了一個小故事。項目進行過程中有2000萬資金缺口,最終是靠自己向幾個老熟人以拆借形式“要”來的,最後一筆資金,在拍攝十幾天后才到位。

  “現在這部劇火了,很多人看到報道説早知道你當時缺2000萬你找我呀。我説你打住吧,當時你要是知道這個事兒,説不定把之前投進來的都要回去呢。”李路如是表示。

  為何這些投資方會如此謹慎,最終與《人民的名義》擦肩而過?

  首先,在於題材的特殊性。此類反腐題材,已經在熒屏上沉寂了近十年,並且這部作品不僅涉及到副國級層面的案件,而且將強拆、城管、假警察等問題都表現了出來,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尺度。

  一邊是劇情的深入,另一邊,卻沒有任何“尚方寶劍”,找投資時,李路手中,僅有最高檢影視中心的一份授權文件。

  “沒有任何人保底,也沒有人保證會跟你簽約,或者哪個老大説這個可以”,李路對《北京青年報》表示,甚至“周梅森才出三集劇本,我就出價了,價格不菲”。

  對於這一問題,《人民日報》微信平臺文章中分析,一部電視劇,上億的投資,一旦遇上播出障礙,便是顆粒無收。投資方之一的大盛國際傳媒總裁安曉芬也表示,在電視劇送審時,因為知道整個劇本觸及到了多深的程度,所以大家都是很忐忑的,但是沒想到過審很順利。

  而且,即便能夠順利播出,也還要考慮到播出後的市場反應,即能否盈利。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時代和網紅經濟的刺激下,喜劇、青春甚至仙俠類娛樂題材影視作品成為主流,以顏值取勝的小鮮肉充斥著大螢幕。雖然“正本清源”、“回歸演技”的聲音屢屢發出,但市場的接受度終究是各家影視公司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

  “仙俠、穿越、言情、宮鬥沒營養,現在這些爛節目充斥螢幕,長此以往,影視電視劇這個行業就毀了”,北京一位傳媒從業者李昕對野馬財經表示。

  反觀《人民的名義》,一方面,題材寫實、厚重,另一方面,從演員表來看,名演員雖多,但大都為“老戲骨”,就連陸毅,都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生代”、“老鮮肉”。

  換句話説,從市場角度觀察,對《人民的名義》的投資風險的確不小,難怪另一位投資方高亞麟在拿錢時就“做好了賠本40%的準備”,李路也感慨,把自己在電視劇行業十幾年的“臉”都刷了進去了。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