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傳統文藝成網路直播“清流” 20萬人看二胡演奏

2017年03月17日 06:51: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央民族樂團樂隊中胡首席蔡陽參與演奏的直播現場。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中新網北京3月17日電(記者 宋宇晟)你能想像在網路直播平臺上演奏二胡能吸引超過20萬人觀看嗎?這樣的事情正在發生。作為直播領域的一股“清流”,傳統文藝內容果真有市場嗎?這類直播內容的反響如何?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進行了調查。

  從今年1月開始,中央民族樂團樂隊中胡首席蔡陽就開始在直播平臺上演奏二胡了。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她已經做了十幾次直播。她告訴記者,平均下來,每次直播能有兩萬多人觀看,而最多的一次曾有20多萬網友線上觀看。

  採訪中,蔡陽用“驚到了”這個詞向記者形容看到這個數字時的感受。“國家大劇院的音樂廳全部坐滿了就是2000左右的位置。我覺得20萬人跟2000人,這個數字對比很可怕,所以我認為直播平臺真的很大。”

  事實上,蔡陽並非個例。記者注意到,各大直播平臺上確實不乏傳統藝術、傳統文化類的主播。有些還受到不少網友關注,例如鬥魚上就有人4.4萬人關注一個直播寫書法的主播,而花椒上一個男主播彈古箏也引來了超過16萬的粉絲。此外,也有人在直播平臺講歷史故事、説相聲等等。

  在陌陌直播負責人賈維看來,雖然傳統文藝相關的直播並未佔到直播內容的絕大部分,但確實有一些該領域的主播已經獲得了不少關注。其中,演奏類的直播比較受歡迎。“不管是古箏、古琴,還是琵琶什麼的,這些類型其實很多。”

  賈維相信,傳統文化與網路直播應該會有“越來越緊密的結合”。“我覺得主播們是在用這種看似傳統的這種方式,去表達自己作為一個當代年輕人的情緒。所以我覺得,網際網路本身在他們的生活裏,這些傳統藝術也在他們生活裏。”

  與此同時,網友的關注也給傳統藝術、傳統文化類直播帶來了不小的收益。而對於蔡陽來説,她更看重直播的“直接”。

  在她看來,和在音樂廳中演奏相比,直播的優勢就是可以直接交流。“我演奏時基本不怎麼看螢幕。演奏完,我會再回過頭來跟大家聊一聊。這樣就可以隨時、及時地知道大家是有什麼樣的想法,他們對我的演奏是什麼感受。我覺得這真的很直接。”

  不過她同時告訴記者,“大劇院音樂廳的演奏方式則有一種儀式感,我也很享受。我覺得直播和舞臺演奏是完全不衝突的。”

  同時,蔡陽還樂於在直播中為網友普及二胡的相關知識。“我不光會拉二胡,還會拉板胡、薩塔爾等等。那我在直播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給大家演奏這些樂器。我會給大家講,比如説板胡是出於什麼戲曲裏面,起源是什麼,胡琴的起源是什麼。”

  “而且我驚喜的發現,比如説我一次做直播,就是給大家介紹這叫什麼。下一次再直播,我再拿出這個樂器,比如説板胡。網友就會發彈幕告訴我‘這是板胡’,而且居然還能分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所以我特別有成就感,這我覺得我的工作做得非常的好。”

  而讓蔡陽頗有印象的,是一位住在“山溝溝裏的樂迷”。“他説,他很喜歡二胡,但是他從來沒有機會進過國家大劇院。那次看完我的直播,他特別感動,然後跟我説,自己從來沒有見過,你們這些經常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演奏者。”

  蔡陽説,那一刻他可能覺得,仿佛自己置身於國家大劇院一樣。“那個時候,我也很感動,我認為網際網路真的是有很大、很大的空間,它會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事情。”(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