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公用電話亭尷尬求生:IC卡停售 幾乎沒有人使用

2016年12月29日 14:42:48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北京商報記者從聯通和電信處得知,公用電話亭由運營商獨立運營,通話量的大幅下降和人力等成本的上漲也造成了這塊服務的虧損。不過,北京聯通相關負責人透露,北京的公用電話亭每年還有上百萬次的通話量,尤其是應急通信服務,是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設施,也是城市市容規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隨便拆除。

  時過境遷

  公用電話亭存在於很多“80後”、“90後”的記憶裏,在十五六年前,公用電話亭曾火爆一時,有張IC卡是一件很方便的事,北京商報記者曾經也是IC卡的擁躉者,在中學時期都是靠著IC卡和公用電話跟家裏聯繫,電話亭前面排著的長隊也曾經是校園一景。

  “2007年,合肥地區的電話亭數量達到最高峰為1039個,人們通過磁卡和IC卡就可以使用,一張面值100元的IC卡打完折不到50塊錢,算起來通話價格為每分鐘1毛錢。”安徽電信相關負責人感慨道。一位經營報刊亭的老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公用電話亭的輝煌時期,曾經一天能賣出去上百張IC卡,自己當時也盈利頗豐。

  根據《今日早報》報道,截至2005年左右,杭州的公用電話亭數量曾達到2300余個,遍佈杭州的大街小巷、學校、部隊、風景區。

  然而,時過境遷,公用電話亭已經不復曾經的輝煌。上述報刊亭老闆感慨道:“我好幾年前就不賣IC卡了,IC卡每次用的時候都要插入,金額用完還不能充值,用完一張是一張,手機逐漸普及後,大家就陸陸續續不再來買了,尤其是現在手機打電話很便宜,隨時隨地都能打電話,用不著跑到外面找電話亭了。”

  北京聯通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如今已經不再售賣IC卡,因為沒有市場,依然存在的小部分電話亭使用者也是通過“交通一卡通”來打電話。消費者林先生表示,在有了手機之後,別説公用電話,就連家裏的固定電話,也在前兩年取消了,而且現在都是用手機直接充值,都用不著去營業廳買手機充值卡了。

  運營商世界網總編輯康釗認為,科技在進步,時代也在進步,大概在十年前,手機開始在消費者中間普及,手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隨時隨地都能打電話,而且隨著普及度的提升,手機的價格以及通話資費也漸漸平民化,手機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普通老百姓也能負擔得起。因此,公用電話亭逐漸失去了市場,如果不是遇到緊急情況或者意外,幾乎沒人會想起來街上還有公用電話亭。

  “除了手機的原因,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網際網路帶給這個社會的改變,QQ和微信等OTT産業的興起、電商平臺的崛起,以及所有O2O模式的産品,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再僅靠語音電話,傳統的通訊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康釗如是説。

  工信部公佈的2016年11月通信業經濟運作情況顯示,前11個月,全國固定本地電話通話時長完成1724億分鐘,同比下降16.9%;全國行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2.58萬億分鐘,同比下降1.3%。

  此外,傳統的通訊方式已經不再是運營商的第一收入,取而代之的是流量收入。以中國移動為例,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流量收入達到1950億元,同比增長26.7%,其中手機上網流量收入同比增長133.9%,無線上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9.7%,流量收入佔通信服務收入比重提升至43.3%,流量收入貢獻實現標誌性跨越,首次超過語音、短信等傳統通信業務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與之相反,中國移動上半年語音收入為1200億元,同比下降14.2%。

  虧本生意

  由於被手機和網際網路替代了基本功用,對於運營商來説,公用電話亭已經淪為一個虧本生意。

  北京商報記者從聯通和電信處了解到,作為城市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公用電話亭是由運營商獨立出資建成並運營的,自主管理自主經營,完全是市場化運作,政府不參與公用電話的運營,但是在涉及到城市景觀、道路施工、國家重大政治活動通信保障等方面,政府會對公用電話的工作進行指導。

  具體到各公司,北京聯通是由下屬的北京聯通資訊導航業務中心負責管理公用電話亭業務,中國電信也是由各地分公司分管各地的電話亭,但具體是哪個部門,中國電信方面並未給出回復。

  在管理方面,北京聯通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北京,公用電話亭是納入政府管理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日常管理工作根據不同內容對應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門,主要有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等部門。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則指出,公用電話亭的管理涉及到的政府部門有經信委和通管局(通信主管)、綠化市容城市管理(市容環境)、質監局(設置規範)。

  據了解,早在2002年,也就是公用電話普及早期,IC卡公用電話收費較高,前3分鐘收費5角,以後每分鐘2角,對運營商來説,確實比普通家庭電話利潤高。因此,當時公用電話亭的利潤還是很高的。但隨著手機市場的發展和擴大,公用電話亭也變成了拖累運營商的“包袱”。在康釗看來,公用電話亭原來設計的初衷就是靠通話市場獲得收入,但現在用的人太少了,導致幾乎沒有收入,甚至虧損。

  對此,運營商也承認目前是虧損狀態。北京聯通相關負責人指出,公用電話是具有公益性質的服務産品,北京聯通近年來持續對公話業務採取壓降成本的措施,由於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的上漲,語音通信服務處於略有虧損的狀態。“現在的公用電話亭肯定是虧損的,沒多少人用了。”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説。

  儘管公用電話亭是被納入政府管理的、帶有公益性質的城市基礎公共服務設施,但目前全部費用都由運營商承擔,政府對公用電話亭的運營和管理沒有任何補貼。而且,運營商花在公用電話亭上的資金也不少。據康釗估計,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公用電話亭的投入至少要幾千萬元。也有專家指出,建一個電話亭需要上萬元,又要鋪設電話線,還要更新換代,設備投資和日常維護的費用遠比普通電話要高。

  應急通道

  雖然公用電話亭的使用率已經大大降低,業績方面又是虧損的,但公用電話亭依然屹立在城市的街頭,北京商報記者在《拿什麼拯救你公用電話亭》一文中也提到,北京聯通甚至還更換老舊的電話亭“帽子”,進行正常維護。

  對此,北京聯通相關負責人解釋道,公用電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為社會公眾提供通信服務和公益資訊服務。據統計,2016年共發生通話1900萬分鐘;應急公益通信服務(110、119等)102萬次、780萬分鐘。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公用電話至今仍然為部分市民提供了大量的通信服務。同時,公用電話亭作為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礎服務設施,是廣大市民在緊急情況下獲得救援的通道,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減輕災害損失、維護社會治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公用電話在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另外,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的指導和要求下,為了保障首都市容環境景觀的統一和美觀,北京聯通對部分老舊公話亭進行了翻新(較新購置節省費用),以及點位優化,基本實現‘一街一景’。根據需求的變化,北京聯通逐步對一些公話點位進行了減撤。”上述負責人如是説。

  中國電信也做出了同樣的解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公用電話亭的設置不僅是通信問題,更與市容環境和城市的整體形象密切相關,當初是按照市政府“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的要求進行規範建設和管理的。目前,公共電話亭仍承擔著社會普遍服務義務,暫不宜拆除。

  北京商報記者也問詢了一些市民的意見。家住北京北五環的郭女士坦言,公共電話亭雖然使用的人少了,但還有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手機沒電、遇到突發狀況的時候,公用電話可以用來免費撥打緊急電話,這與公民的生命、財産安全是緊密聯繫的。

  “儘管手機普及範圍很廣,但部分外來的務工人員仍然沒有自己的手機,在跟家裏聯繫的時候還是使用公用電話,如果貿然拆除,對他們的影響是很大的。”另一位家住東四環的楊先生如是説。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