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資産荒上演 利率下行 險企業務轉型面臨十字路口

2016年11月02日 13:37:23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面對經濟放緩、資産荒上演、利率下行的環境,仍處於發展黃金期的保險業不得不面臨業務收入增長而盈利能力下降的局面。近日四大上市險企三季報顯示,除了平安凈利逆勢上漲外,國壽、太保、新華均大幅下滑,其中國壽降幅超過六成。而縱觀整個保險業,昨日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也表明,凈利收窄成為事實。面對資産荒、利率下行,險企在經營業務和資産配置方面均走上了“十字路”。

  凈利大幅下滑

  三大上市險企領跌

  昨日,保監會召開的前三季度行業數據發佈會披露,保險業前三季度預計利潤總額1569.6億元,同比減少870.59億元,下降35.68%,較今年上半年收窄18.37個百分點。具體來看,産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482.44億元,同比減少200.4億元,下降29.35%,壽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819.5億元,同比減少730.97億元。

  從目前已經公佈三季報的四大上市險企來看,中國太保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88.29億元,同比下降41.3%;新華保險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47.86億元,同比下降44.6%;中國人壽實現歸屬凈利潤135.28億元,同比下降60%,下降幅度與二季度末持平。

  與此相比,中國平安則顯得有些“另類”,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565.08億元,同比增長17.1%。市場認為,這與平安綜合金融、網際網路金融以及客戶遷徙降低成本有一定的關係。中國平安除保險業務以外,還涉及了銀行、證券、信託等非保險類金融業務。其中,平安壽險實現凈利229.83億元,同比增長18.7%。平安産險實現凈利105.07億元,同比下降6%;非保險類金融業務中,平安銀行實現凈利187.19億元,同比增長5.5%,平安證券凈利同比下降20.2%。如此來看,平安壽險對集團凈利增長堪稱頭號功臣,而平安銀行也對凈利貢獻功不可沒。

  對於各上市險企的凈利分化,有海通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今年債券、存款、非標收益率均顯著下降,權益投資收益率目前來看並不樂觀,另類投資配置難度加大,利差收窄屬大概率事件,準備金折現率的下調對於各公司利潤均産生顯著負面影響。

  投資收益齊下降

  資本市場成風向標

  保險業凈利主要來源於費差、死差和利差,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投資收益帶來的利差已成為險企改寫成績單的關鍵指標。然而,這一指標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優勢越來越不明顯。

  保監會披露,保險業前三季度資金運用收益率為3.95%,同比下降1.97個百分點。對於凈利下滑,上市險企不約而同歸咎於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利率下行。

  三季報顯示,新華保險總投資收益率為5.1%,同比下滑四成;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率為4.9%,遠低於去年同期的7.8%;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率為4.43%,去年同期則為6.88%。由於權益類投資價差收入減少,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為849.45億元,同比下降30.3%。

  為了應對投資困局,險企都在不斷調倉。乙太保為例,前三季度投資資産達9234.9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8.1%,其中固收類佔比為81.8%,較上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理財産品、優先股的佔比有所提升;權益類佔比為15%,較上年末上升1個百分點,股票和權益型基金合計佔比為5.5%,較上年末下降1.5個百分點。

  對於凈利下滑,中國人壽另有解釋,稱主要受投資收益下降及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這也被認為是影響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利潤的共同原因。

  一位保險資管人士就解釋説,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是上市險企凈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據新會計準則要求,在基準利率下行過程中,壽險公司須對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進行調減。這一指標下調後會帶動準備金成本項上升,從而消耗掉保險公司不少利潤。

  儘管三季度中國平安凈利收入表現搶眼,不過該集團三季報顯示,預測明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末的累計凈利潤可能為虧損或者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大幅度變動的警示及原因説明。

  資産配置壓力猶存

  業務轉型應對資産荒

  作為高負債行業,低利率環境持續以及資産荒加劇對保險業的影響正在顯現,為險資尋找好的投資方向並降低風險隱患成為當務之急,其中發展長期期繳、加大保障功能的産品成為各險企應對市場變化的方式之一。

  尤其是在今年的業務結構調整轉型中,上市險企呈現出“産品期限拉長、産品優化、個險渠道加強”的向好趨勢,新業務價值率的大幅提升,無疑為將來利潤釋放預留了一定的空間。

  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此前在公開場合曾表示:“未來,新華保險的戰略既要防範現金流風險,也要避免利差損風險,減少躉繳業務,加大期繳業務,原則上不再開發定價高的産品,降低投資壓力,加大保障型産品的銷售力度。”

  從新華保險三季報來看,在個人壽險方面,保險行銷員渠道首年期繳保費收入107.27億元,同比增長35.7%;銀保渠道首年期繳保費收入47.13億元,同比增長63.6%;服務經營渠道首年期繳保費收入36.11億元,同比增長47.6%。此外,由於産品結構調整,退保金大幅減少,同比下降30.8%。

  在壽險市場,規模保費只能衡量險企的負債程度,而新業務的價值成為險企共同提倡的發展目標,其中保障型、長期期繳型産品即為主攻方向。中國平安就在業務內含價值方面做文章,前三季度壽險業務實現新業務價值353.48億元,同比增長48.1%。

  有保險精算師指出,在低利率環境下,保險公司應注重資産負債聯動、優化,形成閉環機制。比如,由於利率波動對保障型産品盈利影響較小,歐美國家在低利率環境中往往通過加大保障類産品擴大死差益來應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中型險企都在積極發展行銷員隊伍,不斷降低對銀保的依賴。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達到628.13萬人,較年初增加156.83萬人。

  進入低利率通道

  險企業務面臨“十字路口”

  事實上,在保險公司的資産配置中,絕大部分是固定收益類資産。目前,部分保險公司加大了資産配置多元化嘗試,在固定收益市場,加大對債券類資産的配置;在權益市場,選擇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優質標的;參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海外優質資産配置力度等。

  保險資金在尋找合適投資標的的同時,管好投資風險至關重要。中國保險保障基金董事長任建國認為,保險資金應投資低風險且具有穩定收益的資産,隨著險資運用渠道逐步放開,有的保險公司未堅持穩健審慎原則,片面追求短期高收益,將保險資金的合理運用變成了追求高額利潤的風險投資,積累了流動性風險。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也要求,保險公司要優化資産負債匹配,促進資産端和負債端良性互動和動態平衡,實現投保人的資産安全和保值增值。不僅要確保資産端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而且要降低負債端成本,建立完善的風險監測和預警體系。

  “面對固定收益類項目,保險産品設計費率時多參照當前市場收益情況。不過,目前設計的産品在利率下行通道上很可能面臨利差損失的風險,尤其是加大發展長期保障型産品,當遭遇利率進一步下行時壓力會更大。”一位險企負責人分析道。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當時銀行利率高達8%-9%,險企開發的十年期以上的産品,預期收益率均參照當時的銀行利率水準,不過,面對銀行靈活調息的局面,長期保障類産品很難適時調整,這讓大量保單出現利率倒挂。因此,有投資人士表態,在低利率時代開發短期産品更適合於應對市場變化帶來的壓力。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文 張彬/製表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