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31省份經濟十年:貴州重慶領跑 京滬退出總量前十

2016年08月26日 08:38:28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31省份經濟的十年: 貴州重慶領跑 京滬退出總量前十

  林小昭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676708億元,十年增長了271%,19個省份高於平均增速,其中15個省份增速高於300%,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區域之間的競爭不僅體現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在省域之間也同樣存在。從2005年到2015年這近十年的時間裏,哪些省份增速最快、經濟總量最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了過去十年來我國各省份經濟總量增長變化的情況,通過對比發現,過去十年來,中西部地區增速突飛猛進,貴州和重慶增長最快,十年增速均超過400%,沿海省份的經濟增速則相對緩慢。從各省份經濟總量的排名來看,十年時間,廣東仍居首位,江蘇反超山東排在第二,京滬退出前十。

  貴州重慶領跑

  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182321億元,2015年達到676708億元,十年增長了271%,19個省份高於平均增速,其中15個省份增速高於300%,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低於平均增速的有12個省份,主要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和華北、東北地區。

  在各省份中,貴州以441%的增幅高居榜首,過去落後的局面有了明顯改變。

  2010年10月26日,貴州召開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推出“工業強省”戰略。同年12月26日,108家央企投資貴州47個項目,總投資達2929億元。有了央企的推動,貴州的投資駛上了快車道。2011年貴州固定資産投資達5100億元,增長60%。2012年固投達7809.05億元,比上年增長53.1%。

  數據顯示,貴州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較全國高3.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位,這離不開其大數據等新興産業發展的貢獻。上半年,貴州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83.6%,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1.0個百分點。

  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貴州原有基數比較小,因此當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進入後,增幅也會比較大。總體上看,貴州目前的經濟總量仍然比較小,每人平均GDP仍遠遠低於全國水準。

  在貴州之後,重慶以412%的增幅在各省份中位居次席。

  與貴州類似,重慶近幾年的産業佈局和調整做得比較好,産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尤其是電子巨頭轉移落地。在製造業方面,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發展比較不錯,經濟增速也保持較快增長。

  能源大省陜西、寧夏和內蒙古近十年增速分別排在第3~5位。2005年以後,能源價格上行,陜西和內蒙古等地的經濟均實現高速增長。以內蒙古為例,其每人平均GDP更是先後超過了東部的福建、廣東、山東等省份,一度高居全國第5。

  不過自2013年以後,隨著能源價格走低,內蒙古和陜西的工業利潤和經濟增長也隨之陷入低潮。近兩年蒙陜的經濟增速均處於全國下游水準。

  在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只有天津位於沿海發達地區。在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下,天津的經濟從2007年開始馬力全開、高速增長,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産業工人進入。2010年起,天津取代內蒙古,連續四年增速領跑全國。

  5個發達省份增速落後

  與中西部的突飛猛進相比,近十年來沿海省份的經濟增速普遍比較靠後,其中山東、北京、廣東、浙江和上海5個發達省份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究其原因,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外貿出口受阻,外向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在土地、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後,這些城市的不少産業紛紛轉移到中西部以及東南亞等地區。比如江蘇的筆電産能就有不少轉移到中西部的重慶和成都等地。

  另一方面,沿海發達地區近幾年也在加快産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在這個“騰籠換鳥”的過程中,經濟增速自然逐漸降低。

  當然,並不是所有增速較低的省份都來自沿海發達地區,像黑龍江、河北、山西等省份的經濟增速也比較靠後。主要原因是,作為能源重化省份,這些省份近年來受到的衝擊不小,比如河北,近幾年來主動壓縮過剩産能,導致經濟增速明顯降低。

  京滬退出總量排名前十

  俗話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只要十年,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就會發生很大變化。從31個省份經濟總量的排名來看,過去十年來,省份間的名次發生了較大變化。

  在“第一集團軍”中,廣東仍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追趕者不再是山東,而是變成了江蘇。2005年山東高居全國第二,緊追廣東,但在2009年山東不僅被江蘇反超,與前兩名廣東、江蘇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2005年,“領頭羊”廣東領先山東3233億元,到了2015年山東落後廣東近1萬億元。在山東掉隊的同時,江蘇與廣東的差距卻越來越小,廣東去年僅領先江蘇2696億元。從比例上看,十年前江蘇相當於廣東的84%,2015年江蘇已相當於廣東的96%,十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山東增速放緩的一大原因在於,作為北方經濟大省,其重化工業佔比較高。尤其是山東的石油、煤炭、鋼鐵等能源重化産業佔比也不小,近年來隨著能源經濟的下行,山東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重工業、國有經濟佔比較高的區域,受到的影響較大。

  在前10名中,名次變化比較明顯的還有京滬和兩湖。原先分別位居第7、第10的上海、北京,此番退出前10,而湖北、湖南這兩湖兄弟後發趕超,從之前的第12和第13躍至去年的第8和第9。

  上海和北京讓位於兩湖兄弟,原因也很好理解。目前上海和北京這兩大直轄市,城市人口均已超過2000萬,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大城市病”紛紛出現。為解決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産業疏解的政策,這就包括因土地等發展空間飽和而出現工業尤其是重工業項目轉移到周邊省份等。

  與兩湖類似,2005年位列第9的四川在去年超過河北,位列第6。原先位列第8的遼寧後退至第10,按照目前的態勢,在未來一兩年內,其經濟總量有可能被排在第11位的福建超過。

  在前十名之後的省份中,由於中游省份的經濟總量差距較小,相互之間追得緊,因此部分經濟增速較慢的省份下降的名次較多,如黑龍江下滑7位,山西下滑8位;相比之下,重慶、陜西、內蒙古則分別上升了4位、5位和3位。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