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想關閉朋友圈未必是件壞事

2016年07月27日 08:28:2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在微信朋友圈幾乎就是整個交際圈的今天,發消息、等消息、回消息成為我們的日常。然而,不斷被投票、代購、廣告資訊刷屏,也讓一些年輕人選擇了關閉朋友圈。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35.8%的受訪者想關閉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訪者正打算關閉朋友圈,13.8%的受訪者曾經關閉過朋友圈,2.4%的受訪者已經關閉朋友圈。

  雖然還有64.2%的受訪者不會關閉朋友圈,雖然想關閉朋友圈的未必真關閉,但高達35.8%的受訪者有關閉朋友圈的想法,依然值得重視。而且調查沒能充分顯示,在現實中,其實很多人都在一瞬間有過關閉朋友圈的想法。想法真實而且強烈,不僅帶來了社交的思考,也帶來了社交工具的思考。

  調查並沒有概括想關閉朋友圈的原因。在我看來,可能有兩種。一種是不堪騷擾,表現為微信朋友圈充斥著大量的代購廣告、賣弄狂人,已然成為一種視覺污染。還有一種是不堪浪費,表現為朋友圈在增進友誼上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爆款”的雞湯文讀多了也沒有想像中的營養,而每天對朋友圈的大量關注花費了大量時間。在現實中經常聽到有人感慨,每天大把的時間花在朋友圈,反而忽視了對現實友情的維護;每天大把的時間花在瀏覽雞湯文,反而忽視了現實層面的深入學習和思考。

  無論是不堪騷擾,還是不堪浪費,都可謂“此事茲大”,因此關掉朋友圈,是值得理解和支援的。畢竟,朋友圈再好也只是一種社交工具。在網際網路時代,一種社交工具的出現,迅速成為流行現象,這可以理解;但如果人們的交往,只能依靠社交工具進行,而且因為社交工具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甚至綁架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那就是一種不正常。很不幸的是,我們經常看到“工具依賴”甚至“工具綁架”的情形,很多人的工作生活學習深深受此影響。

  現在,對於“工具依賴”和“工具綁架”的研究並不專業,但並不影響輿論自發的反思。調查顯示,57.1%的受訪者在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經常就是刷朋友圈。在朋友圈中不亦樂乎的人不妨想想,朋友圈有沒有佔據自己的大量時間?自己有沒有把虛擬朋友圈當成現實?朋友圈中的一些內容,對自己是否真的具有價值?從價值層面講,不必談朋友圈色變,但對於很多人來説,正確定義朋友圈,節制使用朋友圈,正視這麼多人想關閉朋友圈的提醒,並不是一個虛妄的建議。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各人的情況以及對待朋友圈的態度各不相同。只要是基於清醒和獨立而作出的判斷,無論是關閉朋友圈,還是活絡朋友圈,都值得支援。對於關閉者來説,這有可能是一個新開始。既然朋友圈已經帶來恐慌,並且實實在在地影響到工作生活學習,倒不如關閉。也不排除過了一段時間,他們“還會回來的”。如果因此重新認識社交工具,妥善處理好工作生活學習和娛樂的關係,也是一件幸事。對於堅守者而言,如果因此適度調整,讓朋友圈成為工具而不是成為朋友圈的工具,顯然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綜合來看,想關閉朋友圈未必是件壞事。別看現在很多人沉迷在朋友圈中,不排除未來有一天,會懊悔自己成為朋友圈的工具。從這個意義上説,關閉朋友圈的提醒真實而尖銳。

  從市場角度出發,也有思考的價值。幾天前,開心網創始人程炳皓反思,“熟人社交不是剛需,無法成為支撐一個産品的最大支柱”。對於熟人社交前景,暫且不去分析。但網際網路發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想關閉的背後是不滿意。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朋友圈未必有看起來那麼強大,依然有自身問題。而這,既給其他市場力量提供了機會,也在提醒微信不斷加強創新的力量。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