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過度效忠的企業文化害了東芝

2016年01月06日 14:42:0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日本公司重視長期投資、家族式經營(個人感情在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的這些特點必須建築于一個完全誠信的體系,也必須具有非常有魄力的領導者。這在大多情況下是好事,但也不可否認,其領導者對公司員工的個人影響力,可能會超過其對公司整體利益的擁護。特別是CEO級別管理者,他們將經營管理工作作為長期職業,在一家企業的任期一般足夠長,他們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掌握著大企業的經營權,在日本講究"忠誠"的企業文化下,很容易使職業經理人或員工對其自身效忠,而非對公司效忠。東芝事件恐怕為日本反思"效忠關係"的企業文化添加了一個重要案例

  2015年12月下旬,東芝宣佈,將在消費電子部門裁減6800個崗位,將業務重心聚焦在晶片(晶片)和核能源方面,加上之前宣佈的裁員計劃,總裁員人數已超過了1萬人。東芝還預計本財年將産生凈虧損。

  在此次裁員中佔比最大的家電業務部門在2014財年中的銷售額為1.1637萬億日元,同比下降約10%,營業虧損1097億日元。

  虧損不止發生在2014年,過去3年時間,東芝家電業務累計虧損達到125億元人民幣。2015年上半財年,東芝營業利潤出現了904億日元(約47億元人民幣)虧損,其中家電部門虧損425億日元(約21.88億元人民幣)。東芝預計,2015財年預計出現創紀錄的5500億日元(約人民幣294億元)凈虧損,因此,其最終決定進行大規模裁員。

  實際上,年中財務醜聞爆發後,東芝集團一直在尋求精簡運營的方式。直到12月14日,東芝的白色家電和電視部門的業務縮減進入最終調整階段。

  據路透社報道,東芝計劃在2016年1月底前再次申請3000億日元(約合24.9億美元)的信貸額度,為大規模重組注資。東芝發言人上週二表示,公司很可能會就這筆新的信貸額度與債權人展開接觸。日本媒體稍早前報道稱,東芝很可能會尋求獲得瑞穗銀行、三井住友銀行等銀行的幫助。

  但由於受財務醜聞影響,東芝的此次申請可能並不容易。據媒體報道,評級機構穆迪最近將東芝的信用評級降至垃圾級別,東京證交所也將東芝放入特殊“觀察”名單,觀察公司能否改善內部管控。這些都提高了東芝重振旗鼓的難度。

  斷臂求生

  2015年上半財年,東芝營業利潤出現了904億日元(約合47億元人民幣)虧損,其中家電部門整整虧掉了425億日元(約21.88億元人民幣)。如果不算2015年的話,過去3年時間,其家電業務累計虧損達到125億元人民幣。

  東芝的家電業務從2012年開始衰落,後來就基本沒有盈利。而公司如果要再維持下去,調整其家電業務將是當務之急。

  最近有日本媒體報道,東芝正計劃退出電視業務及白色家電業務。該報道稱,東芝初步決定全面退出電視機生産業務。今後將出售海外工廠,並考慮退出日本的電視市場,東芝擬將“REGZA”的電視品牌提供給其他公司使用。除了電視業務外,東芝還將對陷入低迷的電腦和冰箱等白色家電業務裁員數百人,加緊改善收益狀況。而在出售旗下所有的家電産品以及消費級電子産品業務後,東芝將會保留核電、智慧解決方案等業務。

  此前,東芝已經退出了歐美電視市場,並停止了自主研發、生産和銷售,直接將品牌授權給了向歐美市場銷售的臺灣廠商。2013年底,東芝又宣佈在中國停止電視自主生産,之後是讓給TCL代工,並成立了合資公司銷售電視産品,但在去年東芝的持股比例已從51%降至30%,不再列入合併財務報表。東芝此次調整中國市場的電視業務,也意味著其電視業務將退出主要海外市場。

  而至於白電業務,東芝則與創維達成了合作。2015年9月份,兩家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就白電産品(冰箱、洗衣機、吸塵器等)展開長期戰略合作,合作內容包括國內外市場銷售、産品開發、供應鏈等方面。另外,東芝還把位於廣東佛山的工廠出售給了創維,該工廠除了生産洗衣機、電冰箱等白電産品外,還製造電視和電腦等産品。其實,名義上是雙方達成了戰略合作,但實際上是東芝把自家的白電業務交給了創維來執行和負責。

  至此,東芝原有的兩大核心業務,電視交給了TCL,而白電則交給了創維。

  此番業務調整或是東芝最後一線希望,但其實東芝最難過的一道坎兒卻並非來自業務上,而是整個公司的管理及文化。

  財務造假

  2015年年中,東芝被曝連續7年造假、至少涉及4大業務部門、3任社長參與其中,虛報利潤1562億日元(約合12.7億美元),此次財務醜聞是繼2011年奧林巴斯隱瞞17億美元損失以來,日本企業界最大的一樁財務造假醜聞。

  東芝公司聘請了獨立的調查小組來調查此事。近日,路透社發佈文章,詳細披露了東芝公司財務醜聞的前因後果,並引用了大量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

  文章稱,調查委員會表示,東芝的多項業務都發現了會計問題,包括基建項目、半導體和電視,但PC部門的問題最大,這大約超過該公司虛增利潤總額的1/3。

  調查稱,東芝公司高層制定的目標不切實際,迫使公司PC等部門利用“填塞分銷渠道”的方式虛報利潤。

  具體來説,就是東芝公司在季度末時將大量零部件以高價賣給代工廠商,以提升該季度的盈利。但對方實際增加的採購費用由東芝的PC部門自己支付。但問題在於,東芝隨後必須按照上漲後的零部件價格採購其代工廠商生産的電腦,因此暫時的賬面利潤無法真正反映其財務狀況。

  日本會計準則並沒有制定具體的規則來禁止“填塞分銷渠道”行為。但會計專家表示,使用這種交易來虛增利潤可能擾亂該國的金融法規。

  那東芝陷入財務醜聞的根源是什麼?

  表面看來是其領導者的鐵腕手段。

  據路透社報道,東芝美國前高管湯姆·斯科特(Tom Scott)説,他的前老闆西田厚聰(Atsutoshi Nishida)是個很激進的領導者,他雖然很擅長激勵員工,但也會給他們定下苛刻的銷售目標,有時候甚至會狠狠訓斥員工。

  在西田厚聰與另外兩位前社長因為會計醜聞離職後,斯科特對路透社説:“他會給我們定下令人恐懼的目標。”

  西田厚聰從2005年至2009年擔任東芝社長,而東芝聘請的調查委員會上月發佈報告稱,當東芝開始“持續而不恰當的會計行為”時,西田厚聰正是該公司的負責人。

  該委員會稱,西田厚聰及其繼任者佐佐木則夫(Norio Sasaki)和田中久雄(Hisao Tanaka)經常在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社長月度會議”上使用“挑戰”一詞來推進目標,也給各個部門負責人制定目標,而在調查委員會看來,這些目標不切實際。而正是這些不切實際的目標,促使東芝部分部門在長達7年的時間內不斷採用可疑的會計行為來呈現好看一點的財報,直到檢舉者在2015年初向監管者告發此事。

  據調察委員會報告,在2009年1月的一場社長月度會議上,西田厚聰駁回了PC部門下半財年虧損184億日元的預期,西田厚聰認為虧損應至少減少到100億日元,並説“像拿命上戰場一樣去戰鬥。”當時距離東芝發佈2008財年年報僅有兩個月的時間。

  在當年2月的社長會議上,西田厚聰聽到PC部門的下半年損失將會達到237億日元之後,拋出了160億日元的“挑戰”。為應對“挑戰”,PC部門加大了零部件交易量,並在財年結束時將損失縮減到了92億日元。

  調查委員會發現,利潤虛增在2009年佐佐木則夫擔任社長期內擴大。佐佐木則夫向調查委員會表示,他注意到PC零部件交易量被用來增加利潤,但有人告訴他這種做法並不違法。但他認為該做法對PC業務來説“很不健康”,並告訴該部門減少交易量。

  路透社報道稱,佐佐木則夫曾一度受到西田厚聰施加的壓力,以改善東芝業績。

  為什麼東芝各個部門負責人不質疑這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反而要採取造假的手段來完成這些目標呢?

  該調查小組稱,東芝管理鬆散,此外該公司奉行的下級服從上級的文化使得管理人員幾乎別無選擇,只能從數字上造假。

  由此看來,企業文化是造成東芝財務醜聞的深層次原因。

  職業經理人變身“家臣”

  在東芝的企業文化中,下屬不可能違背上級的意思。相關資料顯示,包括田中久雄在內的3位CEO都對管理人士施加了壓力,要求實現高銷售目標,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這些要求是“挑戰”,可能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激發員工潛能、迎接挑戰,但在高壓文化下,就會迫使下屬在銷售成績上不斷造假。

  東芝的醜聞再次令人深思日本的企業文化。眾所週知,如今市場競爭激烈,業績波動性很大。為了使每年度的業績“看上去很美”,CEO和不少高管會私下掩飾漏洞,或者越來越急功近利。而日本企業文化中強調的忠誠,會導致企業派系牢不可破,尤其是在歷史悠久的企業中更為明顯。員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漸漸變得對上司效忠而非公司,那就更加不可能考慮股東和消費者利益。

  2011年,日本奧林巴斯公司曝出做假賬醜聞,其3名高管通過向諮詢機構支付天價費用等方式來掩蓋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投資證券所造成的虧損。這一醜聞是被奧林巴斯的英國籍CEO伍德福(Michael Woodford)揭露的,他説,假賬事件裏最讓人寒心的是,他發現公司虧空鉅款,要求前會長菊川剛解釋,另一名董事森久志出面擋架。伍德福問森久志:“森先生,你為誰工作?”他以為對方會回答為奧林巴斯工作,但森久志説“我為菊川先生工作,我效忠他。”

  奧林巴斯這種將公司利益演化為個人利益的情況並非個例,職業經理人失去操守成為“家臣”也並非一家公司。

  總體來説,日本公司重視長期投資、家族式經營(個人感情在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些特點必須建築于一個完全誠信的體系,也必須具有非常有魄力的領導者。這在大多情況下是好事,但也不可否認,其領導者對公司員工的個人影響力,可能會超過其對公司整體利益的擁護。特別是CEO級別管理者,他們將經營管理工作作為長期職業,在一家企業的任期一般足夠長,他們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掌握著大企業的經營權,在日本講究“忠誠”的企業文化下,很容易使職業經理人或員工對其自身效忠,而非對公司效忠。

  對於現階段的東芝來説,扭轉整個企業的風氣或許更為重要。東芝事件恐怕為日本反思“效忠關係”的企業文化添加了一個重要的案例。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