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人物

“創投教父”汪潮涌

2017年02月24日 14:18:44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字號:    

  他是國內風投行業的拓荒者,江湖雅號“創投教父”。他15歲走出大別山,20歲得到高人提攜,25歲馳騁華爾街。33歲曾錯失搜狐,不過此後卻成功投資了百度等120多家公司,開啟了個人財富神話。他就是信中利董事長及創始人汪潮涌。

  1964年,汪潮涌出生在湖北蘄春瓢鋪村。父親本是蘄春一中的老師,沒有想到1年以後,卻因“臭老九”的身份遭到批判,夫婦倆均被關進牛棚。未滿1歲的汪潮涌只能被父母含淚送到伯父家中寄養。伯父家裏位於大別山深處,雖然那裏遠離“文革”,不過物質條件卻極其艱苦。

  汪潮涌不到八歲就去五六十公里之外的大別山半腰修水庫。從記公分開始,到了十歲就幹重體力活,用獨輪車推滿滿一車土石方,經常連人帶車翻到山溝裏。

  硬邦邦的乾糧沒辦法下咽,鹹菜凍成了冰砣,怎麼辦?汪潮涌就把鹹菜砸成冰碴子吃。中南地區冬天陰冷,汪潮涌雙腳長滿凍瘡,腫得跟個蘿蔔似的,經常晚上睡在稻草席上裏疼得整晚整晚睡不著。

  好在蘄春是當地有名的武術之鄉、中醫之鄉。一到農閒,伯父喜歡舞槍弄棒,汪潮涌就跟在屁股後面比劃虎形拳、南拳,他從小明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並一生與運動結緣。

  從5歲那年開始,汪潮涌每天還跟著伯父上山去採藥,他也逐漸學會了辨認幾十種當地草藥。當時,汪潮涌的最大理想是“學會看病,當個赤腳醫生”。

  1971年,七年半的汪潮涌在大別山上一年級。當時村裏就一個民辦老師,五個年級的100多個學生都在一個大教室裏上課。

  從那時候開始,汪潮涌顯示出了過人的天賦,經常半個小時就把課堂作業做完,然後津津有味地聽高年級的課。老師一看“乖乖,不得了”就鼓勵他跳級,於是汪潮涌就從二年級跳到四年級。這一跳就上癮了,汪潮涌初中接著跳。

  1980年,年僅15歲的汪潮涌一舉考上了華中理工管理工程系,成為當時華工校園裏最年輕的大學生。當年,高考錄取率為8%。

  那時候,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張培剛教授在華工社會科學部擔任主任,管理學院治學相當嚴謹,汪潮涌所在的管理工程系第一屆學生課程繁重,一期最多要修11門課,所開設的電腦課時僅次於電腦係。

  到了大二,汪潮涌的電腦編程功力就相當了得,曾和同學一起為湖北省物資局做了一個物流管理系統。

  不過,那點課程對於汪潮湧來説算不了,汪潮涌把四年的大學生活排得滿滿的。他經常在校報發表散文、現代詩,同時選修英語、法語、日語、俄語等四門外語“週末還跑去武大學德語”。有同學回憶“汪潮涌大二就嘗試翻譯哈佛商學院的《管理學原理》”。

  照理講,那是年代本科大學生已經是鳳毛麟角。果不其然,汪潮涌大四畢業之前,班上20多個同學就已經被用人單位搶購一空。不過汪潮涌卻決定繼續考研究生,理由很簡單“只有多讀書有可能改變命運,就不必再為買不起回家的火車票而發愁”。

  是啊,大學四年,為了省錢,汪潮涌好幾個寒暑假就沒有回瓢鋪村。大四那年春節,汪潮涌依舊沒有回家,不過這次是為了準備第二年的研究生考試。

  天道酬勤,1984年,汪潮涌又一次金榜題名,他成了清華管院第一屆MBA班的學員。當時,汪潮涌的職業規劃是這樣的“用十年的時間完成學業,然後成為一個科學研究者。”

  要説機會總垂青於有準備之人。當時兼任清華管院院長的是時任國家經委副主任,他1985年去美國考察時順便給系裏帶回來一個公派留學的名額。

  給誰呢?當然是年紀最小、英語最好、潛力最大的汪潮涌。臨行前,院長還告訴汪潮涌“專業就選金融”。

  就這樣,汪潮涌的命運徹底改寫。1985年,20歲的汪潮涌懷揣30美元隻身去了新澤西“在羅格斯大學商學院學習2年的MBA”。

  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我國開始允許自費出國留學“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那一年,一同赴美的還有李稻葵、胡祖六等人,隔年熊曉鴿去了波士頓大學。

  不過,到了美國,汪潮涌卻傻了眼。什麼宏觀經濟中的IS-LM-BP公式、什麼股票市場的CAPM定價模型,什麼江恩理論、5個波浪迴圈一概不知。

  這能怪汪潮涌嗎?我國出現股票市場還是5年後的1990年。不過,那點困難難不倒汪潮涌,他僅僅惡補了3個月就超過了班上的臺灣、日本以及印度同學。

  晚上9點以後,汪潮涌就外出打工掙生活費。他端過盤子、洗過碗、做過焊工,經常要搞到淩晨2點才回到宿舍“與小時候在大別山吃的苦,根本算不了什麼。”

  僅僅一年,汪潮涌就通過了論文答辯,順利獲得羅格斯的MBA學位。導師提出讓汪潮涌繼續讀金融學博士,他哪知道汪潮涌的小心思“必須早點工作,回報父母與伯父的養育之恩”。

  所以,汪潮涌謝絕導師的挽留,直接越過哈德遜河,衝向了紐約曼哈頓的華爾街。

ebd10cbb7768734ac21aedd0b2364620

  很快,著名的摩根大通張開雙臂擁抱這位來自紅色中國的青年才俊,從此,汪潮涌開始了長達11年“每週工作100小時”的投行生活。

  在摩根的頭半年,汪潮涌對金融自由化、混業經營等發展趨勢有了深刻領悟,他系統學習了遠期、期貨、期權、互換等金融創新産品。

  一年後,汪潮涌就對房地産貸款抵押證劵化中的MBS、CDO等産品設計、業務流程駕輕就熟了,年薪也由剛開始的4萬美元漲到8萬美元。

  到了1990年,汪潮涌就被標準普爾的獵頭相中了。摩根大通的人力總監再三挽留,後來一聽説標準普爾開的價碼,馬上同意放人“職位是結構融資債券部副主任,待遇是50萬美元”別説汪潮涌激動不已,就是那位總監也羨慕到流口水啊。這年,汪潮涌26歲。

  1991年9月28日,汪潮涌參加了中國駐紐約領事館國慶招待會。席間,一位走路虎虎生風的大眼睛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交換名片才知是紐約市專業律師事務中國業務顧問李亦非。

  兩人一聊,與汪潮涌會幾招武術套路不同,人家李亦非13歲就獲全國武術青少年組冠軍,還參加過《神秘的大佛》和《火燒圓明園》等3部影片的拍攝。半年後的1992年情人節,汪潮涌買了99朵玫瑰送到了世貿大樓33層李亦非的辦公室。再後來,李亦非就成了汪太太。

  抱得美人貴的汪潮涌更加勤奮,3年憋出一個大招,寫出《企業破産概率與債信變化》論文“用數理模型建立一套標準的企業債券評級標準”。

  該文發表在影響因子居於世界前50位的《債信評論》上,後來被《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媒體廣泛轉載,並被很多銀行和保險公司採用。汪潮涌也由此獲得了公司“總裁獎”,寫入了“普爾工商名人錄”。

  不過,真正令汪潮涌興奮的是國內的發展,尤其是1992年春天來自深圳的春風。當年10月,仰融帶領華晨中國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隔年,時任深交所總經理帶著代表團訪問華爾街。

  國內資本市場一活躍,華爾街馬上就開始忙乎。首先覺醒的是排名第一的摩根斯坦利,約翰麥克在董事會上怒吼“必須一個星期從華爾街到長城”。

  擁有漂亮的東西方履歷的汪潮涌自然第一個進入摩根斯坦利的法眼。1993年,汪潮涌就以高級經理的身份來到香港,2年後,他榮升為亞洲副總裁兼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29歲的汪潮涌一下子就成了各地省市政府的紅人。 3年間,汪潮涌直接參與和負責了財政部、中國銀行、東方航空、大唐發電、北京控股等海外融資業務,融資總額達6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汪潮涌開創性設計東方航空紐約、香港兩地上市,並讓北京控股獲得1260倍超額認購,汪潮涌也一戰成名,他成了國際大投行的代名詞。

  更為重要的是,1995年,汪潮涌有幸作為摩根斯坦利的一員參與日後赫赫有名的中金公司的籌備。

  在位於西直門德寶飯店中金籌備組,汪潮涌不僅直接與摩根的高手Wadsworth過招,更是結識了一批如王總、方總、朱總等重量級朋友。你知道的,在中國那是拿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不過,在摩根的3年時間中,汪潮涌也有遺憾,就是錯失對搜狐的投資。1997年底,汪潮涌在辦公大樓8層偶遇清華師弟張朝陽,原來張朝陽從麻省理工回來就創辦了愛特信。

  當時尼葛洛龐帝早期的17萬美元已經花光了,後來找朋友借的10萬美元過橋貸款也所剩無幾。

  “師兄,能不能多少借點?” 張朝陽已經快揭不開鍋了。可時任摩根士丹利亞洲副總裁、駐京首席代表的汪潮涌,起手都是一個億以上的美金,投“搜狐”這種小項目拿不到臺面上啊。

  怎麼辦?汪潮涌忽然靈機一動, 他決定拉著中華網的葉克勇以個人名義投資。此後的談判相當順利“由葉克勇做主投資人,汪潮涌參投,一共25萬美元”。

  在一次飯局上,張朝陽打算把“愛特信”改名,並列出三個候選對象 “搜虎、搜乎、搜狐”,汪潮涌一錘定音“搜乎太文,搜虎太猛,搜狐最好”。

  不過,此後葉克勇卻莫名其妙遲遲不簽字。張朝陽的另外一個老朋友熊曉鴿一看有機會,馬上聯合英特爾公司、道瓊斯、晨興公司送來220萬美元。

  如果以當時的估值,25萬美元能佔搜狐5%的股份,後來2000年搜狐一上市,5%的股份就價值3千萬美元。2年125倍,汪潮涌腸子都悔青了。

  除此以外,汪潮涌也清醒地認識到“在摩根士丹利這樣的跨國投資銀行中,充其量也就是做到大中國區的負責人。”所以到了1998年,汪潮涌再也等不及了,他決定自己創業。

  公司叫什麼名字呢?汪潮涌突然想起了1995年9月,在北京與股神巴菲特共進晚餐時巴老説的一句話“年輕人,相信中國,你就能獲得巨大的盈利”。

  所以,1999年汪潮涌成立的公司就叫“信中利”。他把之前投資的eBay、雅虎、Intel等股票通通賣掉,籌集了1000萬美元。

  可惜,當時汪潮涌一創業就趕上1998年那場亞洲金融風暴,上證股指一度回落到1000點。當時的A股市場也是怪相頻生,法人股無法流通,大股東不關心業績,場內只剩下一部分惡莊興風做浪,騙取散戶兜裏的銀子。

  那麼,信中利的盈利模式在哪?汪潮涌很清楚“在摩根你是首席代表,政府、企業家趨之若鶩,一旦離開了平臺,馬上人走茶涼。”

  他把目光瞄上了國內巨大的市場空白——高成長的民營企業。也就是1999年,馬雲偕同“十八羅漢”註冊了阿里巴巴,李國慶夫婦倆創辦了噹噹網,陳天橋找人借了50萬創立了盛大,梁建章、沈南鵬等四人創立了攜程,新浪網的王志東獲得了250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

  所以汪潮涌決定兩手抓,一手抓有意去海外上市的民營企業,一手抓有意進軍中國的歐美資本“定位在為中國的高科技民營企業提供500萬-5000萬美元的投融資服務”。

  從2000年開始,汪潮涌開展的業務主要有兩項:一是發揮投資銀行仲介作用,提供融資並購服務;二是作為投資主體,對看好的項目進行直接投資。

  不過當時,絕大多數企業家只認得現錢,哪知道什麼投資銀行、VC、PE、收購兼併等等。到長三角、珠三角兜了一圈,汪潮涌就被稱為“騙子”、“忽悠”,甚至被人報警。

  直到一年後,汪潮涌搞定了12家高科技民營企業,為它們募集到2億多美元,局面才慢慢打開。

  真正讓汪潮涌開始大手筆投資的是2001年。當時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三大門戶幾乎就要摘牌,於是,汪潮涌又找到了張朝陽“不管搜狐現在多少估值,我投定了”。於是2001年,信中利以1.1元的價格入股搜狐8%。4年以後,該筆投資投資收益超過30倍。

  汪潮涌非常贊成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經驗積累、快速學習,全球資源對接”,他認為投資就是要 “在別人還有沒有發現這個行業機會的時候先投進去,而且投的公司一定要是行業的前三。”

  不過,汪潮涌更多的是投資“人”,投資團隊的“靈魂人物”。他總結出考察創始人的“4P”理論。

  第一個P是“創業激情”。創業者想要進入新的領域創業的時候,必須眼睛放光,連續熬3個通宵還能與投資人不知疲倦地講3個小時,背後必須有強大的創業激情去支撐。

  第二個P是“堅持”。創業不是跑百米衝刺,而是跑馬拉松,成功的企業往往需要堅持十幾年,所以創始人必須將熱情和激情融入血脈,成為一種工作習慣。

  第三個P是“過往的經驗”。過往的經驗是創業者最重要的一筆財富,經歷過挫折才能從容面對企業發展中的一個又一個坎,從而降低創業風險。

  第四個P是“利潤模式”。無論創業模式如何五花八門,最終要轉化為中間利潤。只有利潤模式確定,資本、團隊、創業者才能找到咬牙堅持下去的理由。

  沿著這個思路,汪潮涌投資了一大批明星企業家,包括李彥宏、王中磊、鄒勝龍等,從此投資清單中多了百度、華誼兄弟、迅雷等一長串名字。

  業餘時間,汪潮涌會吹笛子、彈古箏。有時候,汪潮涌吹笛子,夫人舞劍,一派“笑傲江湖”的俠士風尚。

  2004年之前,汪潮涌還喜歡打高爾夫“不會很在意成績,不過每次打完球,都會找教練糾正一些錯誤的地方”當時,國內的風險投資處於低潮“打高爾夫以後,開始學會了耐心。”

  2004年9月,汪潮涌到法國的馬賽觀看美洲盃帆船賽分站賽。在基督山伯爵的故鄉,8艘帶著各自贊助商廣告的帆船給汪潮涌印象深刻“為什麼我不組建一支中國的帆船隊呢?”。

  當時正好百度上市,汪潮涌獲得了123倍的超額收益。於是2005 年,汪潮涌斥資4 億元組建了“中國之隊”,並於當年參加美洲盃帆船賽。

  剛開始搞帆船,就是喜歡,根本沒有考慮過能不能賺錢,不過“無心插柳柳成蔭”,此後的美帆會俱樂部會員迅速達到數百人,均是高凈值企業家“通過中國之隊平臺,我帶大家一起去航海,認識了很多CEO”,其中不少企業家變成了信中利基金的出資人,最後汪潮涌的投資也獲得突破。

  此後,汪潮涌的投資風格出現了一些變化“前10年重質不重量,此後的5年進入快車道,尤其是2015年一年就投資了56家公司。”

  2013年6月,信中利聯合義大利私募,共同入股英國的豪車品牌阿斯頓-馬丁,這個007詹姆斯邦德的座駕第一次迎來了中國的主人。

  2015年10月23日,信中利在新三板掛牌,公司市值突破100億,汪潮涌的身價也飆升到48億。截至目前,信中利累計管理了8隻基金,旗下美元基金規模超過70億,人民幣基金超過30億,累計投資120多家企業。

  有人評價汪潮涌是“情懷榜首”,汪潮涌自己也很享受這個稱號,他不要追求資金榜首,不追求投資回報榜首,因為“海上帆船、絲綢之路賽車等都和我有關係,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