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區域經濟

評論:今年地方政府投資目標不離譜 穩經濟仍需基建發力

2017年02月24日 08:39:13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今年地方政府投資目標並不離譜

  證券時報記者 許岩

  作為觀察2017年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指標,近期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密集公佈的固定資産增速目標值得關注。有機構統計,在23個已公佈目標增速的省份,2017年固定資産投資目標的規模已超過45萬億元。那麼,今年這些地方政府投資目標離譜不離譜?是否如一些輿論所謂的政府“放水”、中國新一輪投資大爆發?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除了基建,還有哪些地方政府偏愛的行業?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各地制定的固定資産增速目標是合理的,多數省份下調了固定資産增長目標與投資拉動經濟作用在減弱,消費拉動經濟左右增強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背景相契合,對經濟增速貢獻有望提升。除了基建,鐵路、能源、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産業也是各省投資重點,與國家提出的規劃、戰略、理念都符合。

  這些地方政府

  投資目標離譜不離譜?

  有機構統計,在23個已公佈目標增速的省份,2017年固定資産投資目標的規模已超過45萬億元,相當於2016年全國投資規模的75.4%。這被一些輿論解讀為所謂的政府“放水”、中國新一輪投資大爆發。

  以求準確性,證券時報記者又重新統計了一下,截至2月23日,24個省已公佈增速目標的省份,2017年固定資産投資目標規模已超50萬億,這比45萬億的更大了一些。剩下浙江、湖北、上海、山西、山東以及遼寧、黑龍江尚未公佈目標或者去年投資額。

  那麼,50萬億的投資目標這個數字龐大嗎?事實上,過去幾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一直保持在50萬億元以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就已達到了近51.2萬億元,2015年則為56.2萬億元,2016年更是達到59.7萬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經濟藍皮書》更是預測,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將達67.1萬億元。並預計固定資産投資增幅總體放緩。相比之下,今年,各地方政府提出的固定資産投資目標總額達50萬億元,就不顯誇張了。

  證券時報記者在查閱各省政府工作報告時發現,其實,2017年多數省份下調了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目標,已經公佈2017年固定資産投資預期增長目標的24個省區中,有3個省投資增速目標高於去年,9個省與去年持平,12個省增速目標低於去年。

  “各地制定的固定資産增速目標是合理的,多數省份下調了固定資産增長目標與投資拉動經濟作用在減弱,消費拉動經濟作用在增強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背景相契合。”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當前的投資與過去政府主導的投資有著很大不同,過去的投資主要是資源、資本密集型産業,當前主要投向民生工程、新興産業、消費、基建等,可謂精準發力。

  “投資方式更是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更多地運用市場機制,更多地引進民營資本,從而切實提高投資效率。地方政府只是起著引導作用,利用社會資本對市場熱點的敏銳決定投資方向,避免再次帶來産能過剩的弊端。”潘建成指出。

  潘建成還強調,目前各地政府公佈的投資目標只是計劃、目標,同時也不是靠地方政府自身投資來實現的,實現途徑是市場化的,比如PPP,利用社會資本力量。

  穩經濟仍需基建發力

  業內多位專家都表示,投資增速放緩是一個趨勢,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也都贊同,並指出,今年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要比去年放緩,呈“L”型向下傾斜。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去年投資增速是8.1%,今年投資增速預計比去年要低,但也不會降太多,預計在7.5%左右。房地産投資增速肯定要降,估計是4%的增長。製造業投資增速已經是連續4年回落,最近需求增加了,設備投資會多些,故增速會略有回升。

  潘建成也判斷今年投資增速將繼續放緩,他説,“L”型向下傾斜的趨勢。

  雖然業內對投資增速放緩達成一致,毫無疑問,基建是調結構時期維持經濟的重要投資領域。以2016年為例,我國基建投資共15.2萬億元,其中主要集中在市政、交通運輸和電力行業。

  如果2017年我國經濟增速要維持6.5%左右,那麼就仍需適度擴大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有分析人士預期,2017年的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不能過低,如果投資增速降到9%之下並且持續,6.5%的經濟增長率有可能維持不住。因此,維持10%或以上的投資增速,對於今年的穩增長有一定的必要性。

  “基礎設施建設可望繼續保持較大力度,特別是三大國家戰略將對經濟增長産生遞增的促進作用。”潘建成指出,2016年年初發佈“京津冀協同發展‘十三五’規劃”有望在2017年進入實際操作階段。2016年9月,備受關注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與此同時,一批專項規劃編制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有望不斷加強。“一帶一路”戰略,在當今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可望進一步向縱深推進,帶動國內相關産業的發展,以及國際資源和市場的更充分的利用。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指出,今年來看,基建投資還要做一些發力,還是要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才能保證增長速度,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增速會在20%左右,比2016年全年的17.4%繼續增長。因為今年是換屆年份,換屆年份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會略高些。實際上,基建投資有彌補其他投資不足的作用,在需要的時候會適度放大。

  鐵路、高技術産業等

  也是投資重點

  除了基建,隨著《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修編,地方版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也展開修編,大幅提高了鐵路投資。而國家發改委將鐵路項目審批權進一步下放,將點燃地方鐵路投資的熱情。

  另有消息透露,今年鐵路新開工項目將達35個,計劃投産新線2100公里、復線2500公里、電氣化鐵路4000公里,石濟客專、武九客專、西成客專、寶蘭客專等項目將在今年開工建設。

  中國鐵路總公司提出的2017年鐵路建設計劃任務是,全國鐵路行業投資保持去年規模,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固定資産投資計劃。這意味著今年的鐵路投資仍將超過8000億元,並有望再創新高。

  此外,能源、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産業也是各省投資重點。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預計新開復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000項,預計當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656億元,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裝備製造、高新技術、農畜産品加工等行業。陜西也將重點瞄準了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産業等方面的項目;浙江要加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等創新型産業領域的投資;江蘇也提出要不斷提高技術改造投資、新興産業投資、生態環保投資、高技術服務業投資的比重,通過增量投入帶動存量優化調整。

  潘建成指出,從各地投資方向來看,東部發達地區投資重點為戰略新興産業、産業轉型升級與《十三五發展規劃》極其擬合,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西部地區投資重點為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如何高效合理利用,這也是利用自身條件轉型升級,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等符合國家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

  此外,潘建成提醒到,儘管多個地方政府實現投資的路徑是市場化的,但在選擇具體投資行業的時候還應該審慎,謹防一忽而上,對熱點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要仔細研究,避免重蹈覆轍。他建議主要研究兩個方向:研究消費升級趨勢,投資形成的有效供給可以來迎合消費升級;研究新技術革命發展趨勢,充分利用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紅利。比如生物科技、共用經濟、新材料等。

[責任編輯:郭曉康]

相關內容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