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區域經濟

南京成第11個“萬億GDP”城市 江蘇經濟格局劇變

2017年01月11日 08:02:2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南京成中國第11個“萬億GDP”城市 江蘇區域經濟格局劇變

  導讀:從長三角區域發展的角度看,以上海為中心,寧杭這兩大經濟總量過萬億的城市使得兩翼的城市群格局基礎更加堅實,補齊長三角城市群中的短板,有利於上海輻射能力更好地向中上游擴散。

  記者 王海平 南京報道

  1月10日,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南京市長繆瑞林在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披露,2016年南京實現GDP10450億元。南京自此成為江蘇第二個(第一個為蘇州)經濟總量跨入萬億的城市。

  這一成績的取得,相比“十二五”規劃的既定目標晚了一年,但對南京而言“實屬不易”,不僅提升了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的地位(第四個過萬億的省會),而如果放眼全國,亦是全國第11個經濟總量過萬億的城市。

  這更加意味著江蘇20年來的區域經濟格局發生了突變。

  南京城市價值提升

  上世紀九十年代,江蘇提出,蘇南要更好帶動蘇北,蘇中地區(南通、揚州、泰州)是傳統的蘇南和蘇北兩大區域之間的一個“緩衝帶”,自此江蘇由南向北按照經濟總量排名提出了蘇南、蘇中和蘇北。

  但這一格局在過去的10年來尤其是近5年來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最典型的案例是在2010年,屬於蘇北的連雲港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過了蘇南板塊的鎮江;其次,定於蘇中地區的南通經濟總量快速成長,超過了傳統蘇南地區的常州;而老工業基地徐州連續發力,總量上升到前五;至於鹽城,抓住國家戰略沿海大開發等機遇,也成為了蘇北的亞軍,總量超過蘇中部分城市。

  由此可見,傳統經濟總量按階梯式劃分的格局需要重新定義。

  2016年6月底履新江蘇省委書記的李強亦敏銳捕捉到這一變化,他在蘇南分片區發展經濟座談會上指出,“從江蘇現有的格局看,傳統蘇南蘇中蘇北的劃分法要被打破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不久前的蘇南片區會議上,原本屬於蘇中的南通參加了。

  於是乎,在江蘇省內,不能再用地理概念來割裂整體區域協調發展,李強提出了“揚子江城市群融合發展”的戰略——“謀劃把長江沿江城市作為一個大的板塊,打造揚子江城市群,促進沿江地區發展能級的整體提升,使之成為未來江蘇幾個城市協同發展最主要的增長極。”

  就此,南京大學長三角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志彪教授表示,揚子江城市群中,南京的城市價值將被放大,未來科教資源豐富的南京將建設成匯聚物流、人流、資訊流、資金流的副中心城市。

  江蘇省社科院何雨博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從長三角區域發展的角度看,以上海為中心,寧杭這兩大經濟總量過萬億的城市使得兩翼的城市群格局基礎更加堅實,“補齊長三角城市群中的短板,有利於上海輻射能力更好地向中上游擴散”。

  領跑創新經濟競爭

  2015年,南京經濟總量超過無錫。原先在開放型經濟發展中滯後的南京為何能在近5年內快速成長呢?

  當地觀察人士認為,作為省會城市,南京在之前的發展中滯後於“傳統蘇南板塊”,其關鍵原因在於沒有抓住前二次改革開放的機遇,即鄉鎮企業和外資,前者基於制度競爭,後者基於技術競爭。

  而在本輪基於創新經濟的競爭中,南京既定了“領跑者”的角色。2010年,時任南京市的主要領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一輪,南京要靠科技創新實現領跑,想方設法將科技資源轉化為推動經濟成長的動力。”

  2016年,當南京經濟總量實現過萬億,也就代表著扭轉過去多年來南京在長三角地區發展的頹勢,用長江經濟帶、國家級江北新區等重大國家戰略,使得“寧鎮揚泰”快速成為了帶動江蘇整體經濟的增長極,並與“蘇錫常通”一起,成為支援整個蘇南現代化示範區建設中的“啞鈴型結構”。

  江蘇省社科院副研究員陳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過去江蘇的經濟中心在傳統的蘇南地區,但現在南京在江蘇的地位在提升,從過去的政治中心、科教中心轉向經濟中心,並以經濟輻射周邊。

  “南京被國家賦予特大城市的定位,應該在省內有匹配的經濟地位,同時,特大城市定位的集聚功能也更強。”陳柳表示。

  事實上,從發展的角度看,傳統蘇南地區最近十多年是靠嵌入外向型經濟模式而實現了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代工經濟和開發區模式的率先創立,促使了代工經濟(筆電産業等)的爆髮式成長,但到當下,隨著進出口和外資的乏力,這種模式的紅利正在衰退。

  而本輪的發展,以科技創新為主要推動力,這一新的模式就要依靠高端要素,需要高品質的就業崗位和高端人才相互匹配和發揮作用,作為省會城市,大院大所較多的南京科教優勢比蘇南集中,在行政和市場雙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逐漸發揮了重要優勢和作用。陳柳認為,這一點從臺積電等重大項目選址南京也能略見端倪。

  在1月10日下午南京“兩會”的分組討論會上,有代表在發言時表示,“前些年在華為調研,發現有30%的員工是江蘇走出去的大學生,而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從南京的高校畢業的,但現在,人才正加快集中到南京的趨勢非常明顯。”

  何雨認為,南京在“十二五”期間經濟建設思路非常清晰,如,明確發揮省會城市的科教人才優勢,大幅向服務業、後工業轉型;以及圍繞著創新渠道,採取了一系列人才、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支援措施,更有很多措施在全國開先河、力度最大。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