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區域經濟

曬出堂堂正正的高收入讓醫生挺直腰桿

2016年12月08日 10:18:5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醫者有仁心,但醫生也是正常的社會人,也有喜怒哀樂和正常的物欲。與其説任黎明是在刻意炫富,不如説他主動採取了職業祛魅。

  ------------------------------------------------------

  近日,一條醫生“炫富”的微博火了。認證為“泌尿外科執業醫師”的微博大V“成都下水道”在網上曬出價格一萬多元的新羽絨服,惹來熱議。次日,該醫生不畏爭議,又曬出了自己的收入和身家。接受採訪時,該微博博主、成都某三甲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任黎明表示,醫生靠合法手段賺錢不可恥。(《成都商報》12月7日)

  在此之前,“成都下水道”就已屬於大V,他因為率性敢言,擁有不少粉絲。這次“曬富”完全符合他的既有形象,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對這樣的舉動,有叫好者,也有批評者。在網路時代,網友對同一事情有不一樣的看法,實屬正常。當然,一旦被貼上“炫富”標簽,引發爭議就在所難免。

  坦率講,作為三甲醫院的副主任醫師,任黎明20多萬元的年收入未必顯得多麼高。考慮到醫生職業的專業性以及受教育投入,在多數國家,醫生都屬於高收入群體。人們對任黎明的“炫富”所流露出的複雜心態,恐怕也不僅是簡單的“仇富”。在當前醫療負擔和醫患矛盾的現實語境中,醫生的高收入難免引發“不公”的社會想像。

  任黎明所強調的“醫生有錢不可恥”,其前提是收入陽光,手段合法。然而在現實中,相當數量醫生的收入很難實現“陽光化”。比如,在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之前,一些醫生依靠開大處方謀求體面的收入。因此,醫生的高收入來自灰色地帶,當然容易招致不滿。簡單地説,人們反對的不是醫生獲得高收入,而是獲得灰色高收入。

  這些年,受益於網路交流平臺的普及,微博上涌現出不少“麻辣醫生”,他們打破了長期以來社會對於醫生群體的刻板印象。無論在公共輿論中,還是醫療科普上,包括任黎明在內的醫生大V的出現,展現了醫療界立體而豐富的形象。這對於增進醫患互信顯然是好事。具體到“炫富”,這種方式雖然未必值得提倡,但醫生敢於亮出自己的陽光收入,未嘗不是一種自我正名。

  在現實醫患關係中,醫生和患者往往容易陷入“弱者”的自我想像。任黎明也感嘆,有一些醫療大V喜歡天天哭窮,幫醫療圈哭窮。一個行業的從業者,到了要“哭窮”的地步,顯然難言是正常的。從客觀效果看,總是自我悲情化,也只會適得其反,反而加劇社會對他們的誤解與偏見。在一些醫患糾紛中,醫生動輒得咎,患者家屬“無理鬧三分”,不得不説與醫生自身的腰桿沒挺直有關係。任黎明敢於突破醫生群體某種被動的“不敢言”狀態,可以視為是對醫生職業被扭曲的一種“撥亂反正”。

  醫者有仁心,但醫生也是正常的社會人,也有喜怒哀樂和正常的物欲。與其説任黎明是在刻意炫富,不如説他主動採取了職業祛魅。正常社會中,人們期待的醫生群體不必諱言收入,遵守必要的職業倫理邊界,又不總是陷入失語沉默狀態。醫生成為“弱者”,甚至不敢談收入,只能被動地接受社會的“定義”,並非社會之幸。

  任黎明的另類表達,或恰恰是一種正常。正如他借此告訴想成為醫生的年輕人的話:“你只要認真幹,一定能熬出來。”一個正常社會,其實就應該如此:所有的付出都能有回報,而合法收入都應得到尊重。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