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區域經濟

男子將1350萬存入杭州某銀行 1年後只剩158元

2016年11月25日 09:34:44  來源:浙江線上-錢江晚報
字號:    

盧某等人法庭受審。

  原標題:林老闆賬上1350萬元鉅款 一年後只剩下158元

  林某在上海做生意,2011年,他在杭州某銀行開了個活期賬戶,存入1350萬元,並隨後修改了賬戶密碼。大約一年後,林某前往銀行查詢餘額,發現卡上只剩下158元。

  即便再有錢,一千多萬也不是小數目,被嚇出一身冷汗的林某立即報警。

  那麼,是誰有這麼大能耐,動了銀行賬上的錢?又是怎麼做到的?經過調查,警方發現這個案子另有隱情。

  昨天,紹興中院開庭審理了這起鉅額詐騙案。

  被高額利息所誘

  他將1350萬元存入銀行

  被告人之一的盧某,今年57歲,衢州龍遊人。從外表看去,他是個大老闆,管理著四家大型公司,業務涉及金融、工程、貿易、造紙等多個行業,號稱“每天進出幾千萬元”。

  2011年3月,盧某因在建德有工程項目,需大量資金週轉,便找到蘇州一家金融投資公司的老總錢某。錢某主要做資金仲介,盧某希望錢某能夠幫忙找到大筆資金,承諾支付高額利息。

  很快,錢某就通過自己公司的員工聯繫到了受害人林某。

  林某被告知,只要他在銀行開設一個賬戶,在規定期限內不查詢餘額、不轉賬、不支取現金、不開通電子網銀,就可以獲得年利率20%-24%的高額利息。

  錢反正存在銀行,看起來沒有任何風險,林某動了心。2011年4月27日,他在杭州某銀行開設了一個活期賬戶,第二天便轉入了1350萬元。

  錢某藉口銀行內部需要確認資訊,要走了林某的身份證號碼、賬戶號和賬戶初始密碼。

  為了保險起見,林某將錢存入後,修改了那個初始秘密,以為這樣就高枕無憂了。果然,在此後一年時間裏,林某先後收到兩筆共100多萬元的利息。

  2012年,林某到銀行查詢餘額,驚愕地發現,賬上只剩下158元。

  鉅額存款不翼而飛

  竟然有銀行員工當內鬼

  1350萬究竟去了哪?既然存入了銀行,又及時修改了銀行密碼,怎麼會被人轉走呢?究竟是誰以什麼方式作的案?

  事情還要從林某開通賬戶那天説起。錢某拿到林某銀行卡和身份證資訊後,立即告之了盧某。盧某早就與該銀行上虞支行的員工程某(已判刑)説好,兩人很快為該賬號開通了網上銀行,並由盧某的員工冒領了U盾。

  這樣,林某的賬戶就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開了後門”。雖然他更改了賬戶密碼,但並不影響網銀的正常使用,賬戶裏的錢仍然可以隨時通過網銀轉賬。

  起訴書指控,盧某、錢某等人通過以上方式,將林某的1350萬元轉走,除去支付的利息126.9萬元,實際騙得人民幣1223.1萬元。所騙取的資金,大部分被盧某用於歸還債務、支付另外數筆借貸的高額利息。

  事實上,這並非盧某等人第一次使用這種方式詐騙。在此之前,盧某夥同錢某等人,在江蘇騙取了約7.78億元的資金,以還本付息的方式歸還約4.47億元,實際騙得人民幣約3.3億余元。

  “大老闆”拆東墻補西墻

  資金鏈斷裂難補虧空終被抓

  除了詐騙之外,盧某被指控的另一項罪名是變造金融票證罪。早在2009年,他和上虞某銀行的支行行長鐘某(已判決)串通,通過塗改存摺、更換戶主原存摺的方式,獲取了受害人朱先生賬上8000萬元資金。之後,鐘某利用職務之便,違規將這8000萬元轉入到盧某個人賬號及其名下公司賬戶,歸盧某使用,至案發這筆錢仍未歸還。

  法庭上,盧某辯稱,自己為了做生意籌措資金,只是通過“銀行操作”把這部分錢轉為己用,之後會通過銀行歸還。“我只是在變相籌措資金,即便有所不當也只不過是違規,不存在違法。”

  公訴人説,盧某雖然掌管多家公司,但其財務狀況十分混亂。他拆東墻補西墻,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騙來的錢,都拿去還前面的虧空了。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法院昨天未當庭宣判。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