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4日電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曾經扮演著“春運神器”、“加班拍檔”、“創業伴侶”等一係列特殊角色的方便面,開始走向沒落。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十一黃金周之前的一份調查報告,揭示了有關方便面的市場真相:超過半數的遊客在出境遊時仍然喜歡攜帶方便面,而月入兩萬以上的高收入人群也會吃方便面。
事實表明,方便面對于中國人來說,已不僅僅是一種“方便”食品,其市場潛力仍然巨大。
社會進步使方便面失寵?
月入兩萬也吃方便面!
隨著方便面巨頭近期的業績出爐,關于方便面是否已經過時的議論甚囂塵上。彭博社近日一篇報道指出,中國的進步正在扼殺方便面。
事實上,方便面的市場並未萎縮,與國內市場形成對比的是,全球方便面行業發展還處在快速上升期:2015年日本方便面產量上升了1.2%,俄羅斯則以超過27%的速度在增長,韓國人均消費量已達72包,而中國不到25包。連日韓都可以保持高速的增長,尚處在發展中的中國市場,何談萎縮?
即便放眼國內,方便面也早已不是“方便”食品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大眾喜愛且習慣的傳統食品,阿里旅行和挖財聯合發表的報告指出,方便面是廉價食物嗎?在對方便面懷有真愛的國人眼里顯然不是這樣。
報告中顯示,月收入在5000-10000的人群旅行買方便面的比例最高,為61%。月收入在15000-20000的人群買方便面人數佔比38%。令人意外的是,即使月入2萬元以上的高富帥和白富美們,外出時仍然有43%的比例依賴于方便面,這一比例與月入5000元以下的人群並無太明顯差距。人們選擇方便面,是因為“有熟悉的味道”。
該調查還顯示,除了攜帶泡面出行,在旅行途中購買方便面也已成為新風尚。58%的出境旅遊者會在旅遊目的地購買方便面,曾有人吃遍全世界泡面評選出十大最美味泡面。調查數據還表明,去往東南亞、日韓旅遊的人群更偏愛在當地購買泡面。
去年,一群中國大媽蹲在意大利GUCCI專櫃門口吃方便面的照片曾引起外媒的熱議,事件反映出中國人對方便面的熱愛。愛買奢侈品的中國土豪們明明有錢又任性,竟然也選擇方便面。
也是在今年國慶前夕,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9月21日報道,近年來,從中國來蘇格蘭旅遊的遊客人數大幅上升。為了從出手闊綽的中國遊客身上賺錢,蘇格蘭的旅店經營者得到的建議是,提供方便面和接受遲到。可見,方便面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
國人為何鐘愛方便面?
“好吃”才是最主要原因!
那麼,國人為什麼熱衷于方便面?是圖方便?還是貪便宜?或許從前面提到的報告中可以一窺端倪。報告顯示,過半數旅行者是因為“吃不慣當地夥食”,中國人口味刁,吃不慣西餐,而在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泡面總會顯得特別好吃,並且帶著“熟悉的味道”,給人以溫暖。
而“節省旅途就餐時間”(方便)和“便宜”則排在了口味之後。還有一些被調查者提供了自己個性化的回答,比如:“吃泡面才有旅行的感覺,以前坐綠皮火車養成的習慣”。
可見,在國人眼中,方便面的定義早已不再局限于“方便”,透過調查數據,我們分明可以看到凝結在年代里的情感。報告顯示,年齡越大的遊客越是離不開方便面,70後遊客攜帶方便面出境旅遊的比例高達66.14%;80後為53.82%;即便是90後遊客,攜帶方便面的比例也高達50.96%。
當然,國人對于方便面的熱情,遠遠不止是在出遊的時候。學生族熬夜備考的時候、白領們加班工作的時候、球迷們熬夜看球的時候,一碗香氣四溢的方便面都是不二選擇。即使是商界精英們,很多也都有“方便面情結”,無論是叱吒風雲的老一輩企業家,還是互聯網大潮中誕生的創業新星,在回顧創業史時,幾乎都能講出一段令人動容的“方便面記憶”。
就連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和教練員也離不開方便面。在里約奪冠的女排姑娘們,最愛的就是方便面,朱婷因為背了太多的方便面和米導致行李超重,郎平親自下廚煮面的照片也被網絡熱傳;“胖子”官員劉國梁親自給馬龍和張繼科煮泡面,還特意用上了大鍋煮更入味;擁有洪荒之力的傅園慧還自封“方便面寶寶”,並在微博上曬出自己與“愛鮮大餐”的合影。
這些對飲食要求頗高的運動員們吃方便面,難道只是因為“方便”或者“廉價”?或許正如傅園慧所說,是因為“想念家鄉的味道”吧。
這也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國人對于方便面的特殊情感,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是這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就如同在漂泊在異國他鄉的人,看到街邊一家餃子館,那油然而生的鄉情和思念,遠遠不是為了充饑那麼簡單。
方便面市場為何下滑?
食品安全謠言才是罪魁禍首!
有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方便面走上巔峰,498億包的銷量佔當年全球市場的一半。然而自2011年開始,國內方便面銷量持續5年下跌。
那麼,既然國人對于方便面格外鐘愛,為何國內方便面市場會出現下滑呢?筆者認為,無外乎兩個原因,首當其衝的是近幾年屢禁不絕的關于方便面的安全謠言。
說到有關方便面的謠言,相信所有人都不會陌生,防腐劑吃多了會變木乃伊、棕櫚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食後32小時不消化以及高油、無營養等等無厘頭的謠言與方便面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有關方便面的謠言輪番炒作,更是屢禁不絕。為此,眾多專家和業內人士曾多次呼吁,要嚴打食品安全謠言,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曾指出,抽查顯示,方便面是中國食品工業中安全水平令人放心的品類,全球方便面行業也在穩定快速地發展。2015年日本、俄羅斯的方便面產量都保持了高速增長,東南亞國家產量也在上升,韓國人均消費量已達到72包,而中國不到25包。由于方便面在中國長期被污名化,使得方便面產業發展遭受極大阻礙。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方便面口味的單一產生審美疲勞,也是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提到方便面,多數人會自然想到紅燒牛肉面。畢竟,“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會煩。”隨著年輕一代的崛起,對于方便面口味多樣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實上,行業巨頭康師傅早已在口味創新上下了功夫,據了解,康師傅根據不同地域的特色飲食先後研發出了三百多種口味的方便面,使方便面這種傳統食品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幻化出了多種創新美味,多年來保持了方便面市場的高速增長。
近兩年,康師傅推出的“愛鮮大餐”係列成為方便面升級換代的主力產品,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對于方便面的口味追求。今年,康師傅又創新推出“黑胡椒”“白胡椒”口味的方便面,融合了西餐的飲食元素,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口味。
因此,方便面特有的“家鄉味道”不會隨著社會發展被湮沒,外賣行業的興起也不可能對方便面造成巨大衝擊。當方便面行業逐漸擺脫被謠言污名化的境地,當康師傅這樣的行業領導者不斷推陳出新,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方便面市場必將再現輝煌,那一碗承載著中國人特殊情感和飲食文化的方便面,將散發出更加濃鬱的香味。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