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央行主管媒體:金融監管協調加強 溫和去杠桿重奏主旋律

2017年05月18日 08:25:19  來源:金融時報
字號:    

  金融監管協調加強 溫和去杠桿重奏“主旋律”

  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方面的新規不斷出臺。

  央行5月12日發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既為信貸合理增長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援,又防範信貸過快擴張和杠桿率進一步攀升。報告特別提出“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去杠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仇高擎表示,從4月份貨幣金融數據看,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長速度合理,表內(貸款)融資比重提高,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去杠桿、防風險取得初步成效。“金融去杠桿和脫虛向實的方向雖已確定,然而調整節奏和步伐也需綜合考量市場承受能力,防範勢頭過猛帶來的局部流動性風險。”

  監管政策會考量市場承受能力

  報告指出,監管宗旨是確保金融領域的業務更加規範,更加有利於發揮金融體系作為融資仲介、配置資金資源的作用,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此外,監管層近期也強調,“所有的監管制度規定都不是要限制或取消某一個業務,只要是合法合規的都鼓勵和支援,制度的制定主要目的在於規範機構經營行為,市場對此沒必要緊張”。

  仇高擎表示,一系列監管新規很大程度上旨在彌補過去監管的空白和重疊,一方面,著力防範監管空白可能遺留的潛在金融風險,另一方面,防止資金在金融體系內層層嵌套、推升金融機構杠桿、降低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金融去杠桿和脫虛向實的方向雖已確定,然而調整節奏和步伐也會綜合考量市場承受能力,防範勢頭過猛帶來的局部流動性風險。

  央行也表示,會堅持綜合施策,加強協調配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注重穩定市場預期。

  央行也在報告中再次就市場利率問題表態:公開市場利率隨行就市適度上行,反映了2016年以來在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下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上行的走勢,是在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目標下市場供求推動的結果,不宜將公開市場利率上行與“加息”畫上等號。

  “市場利率雖在政策轉換期已有所抬升,而存貸款基準利率維持不變,銀行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僅小幅提高。”仇高擎表示,可見當前一系列金融監管改革的推進,與維護好一個穩健的貨幣金融環境、保持金融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並不矛盾。

  近日,由於市場對於監管趨嚴存在超調反應,進而形成了短長期資金供需失衡,導致市場利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短長期倒挂。仇高擎表示,表外資金逐步回歸,已顯著降低了市場資金多層嵌套、信用鏈條過長所産生的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考慮到央行一直堅持平衡型流動性管理的思路,倒挂的短長期利率最終會隨著市場擔憂的驅散而恢復常態。

  4月份央行資産負債表重回擴張

  近期社會上對所謂央行“縮表”關注和議論較多。2017年3月末,央行資産負債表較1月末收縮了約1.1萬億元。對此央行表示,這一次的所謂“縮表”在外匯佔款下降這一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主要與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及財政存款大幅變動有關。

  長期以來,我國貨幣(流動性)投放模式與境外一些實施量化寬鬆的國家有所區別。例如,美國前一輪寬鬆政策主要是美聯儲直接在市場上購買大量國債和MBS以達到釋放流動性的目的,而美聯儲如果“縮表”自然也是逐步減持其持有的國債和MBS。反觀我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央行的貨幣投放受外匯佔款影響較大,央行資産負債表擴張基本上與外匯佔款同步向上。2015年2月至12月,跨境資金流出壓力較大,即使央行推出降息、降準對衝外匯佔款下降的壓力,資産負債表也呈現出明顯收縮。近期,國內經濟指標好轉,加之外部美國“縮表”已提上日程,國內也時有國內央行“縮表”政策收緊的聲音。

  仇高擎認為,在貨幣政策轉為穩健中性的背景下,外匯佔款收縮壓力改善,公開市場操作時間窗口打開,操作頻率提高,流動性調控工具逐漸豐富,尤其是金融去杠桿正穩健推進,影響我國央行資産負債表的因素在增多,不宜將央行資産負債表短期規模的波動過度解讀為趨勢性的變化。未來國內經濟金融運作的不確定性仍較多,貨幣政策仍會以穩為主,不會也不宜大幅度收緊。

  從目前的數據看,4月份,人民銀行資産負債表已重新轉為“擴表”。

  加強流動性管理

  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從2016年第四季度的2.4%大幅下降至1.3%,是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農村信用社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也從2016年第四季度的11.1%下降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6.4%。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這説明2017年第一季度金融機構的流動性較為緊張。

  報告中也表達了對金融機構流動性的關注。《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繼續引導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和資産負債管理”,而本次報告則要求“引導金融機構做好流動性管理”。魯政委表示,這意味著,央行可能增強對非銀行金融機構流動性的監管。目前,我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交易對手是銀行類機構。而在美國,貨幣市場基金是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對手方,這便於美聯儲對非銀行機構的流動性進行調節與引導,也是我國未來可能的改革方向。

  另外,報告要求,“增加負債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和穩定性,嚴格控制流動性風險和期限錯配風險”,並提出“豐富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魯政委表示,這説明央行可能引導銀行減少對短期資金、批發資金的依賴,未來也有可能出現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的創新。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