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保監會連續8次下文嚴控金融風險 險資投資或趨謹慎

2017年05月18日 08:24:31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字號:    

  強監管“排雷” 險資投資或趨謹慎

  4月10日以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裏,保監會連發8份通知,強調風險防控、服務實體經濟。業內人士認為,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基調下,監管明顯收緊,各類風險排查和專項整治活動將陸續展開。在股市投資方面,險資投資策略將更趨謹慎。

  監管頻頻“亮劍”

  在嚴控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保監會頻出整治行動,30多天裏8次下文,連續召開6次主題會議,向當前保險業較為突出的流動性風險、資金運用風險、戰略風險、新型保險業務風險、外部傳遞性風險、群體性事件風險、底數不清風險、資本不實風險、聲譽風險九大重點領域“亮劍”。

  目前,關於險資投資運用、非法集資等風險排查正在進行當中,更多的專項行動還將陸續落地。業內人士指出,防控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有序去杠桿是今後一段時期金融領域的重點。保險業正處於退保和滿期給付高峰期,將持續面臨較大的現金流出壓力,少數經營激進的公司存在流動性風險隱患。

  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下一步保監會將依據風險導向原則,根據保險機構自查情況,關注保險資金運用重大風險領域,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及重點保險機構持續開展現場檢查工作。

  券商人士分析,嚴格監管保險資金運用,堅持去杠桿、去嵌套、去通道導向,從嚴監管保險資金投資各類金融産品,將對流入股市的保險資金形成約束。但鼓勵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政策方向並沒有變,也不會對正常的市場投資行為進行干涉。此番規範保險資金投資行為,有利於推動險資投資追求長期回報,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健運作。

  推動險企歸位盡責

  一系列的防風險組合拳將推動險企向“保險姓保”的歸位盡責。

  標普全球評級日前發表的《加強風險防控對中國保險業有何影響》報告預計,2014年至2016年部分保險公司的高速擴張不太可能重演,取而代之的,將是一種注重保險産品保障功能、更具可持續性的成長模式。保險公司將回歸承保、減少投機,同時更加審慎地管理償付能力。

  對於一些險企來説,産品結構優化已迫在眉睫。保監會5月上旬對安邦人壽處以三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産品的處罰就表明瞭監管態度,對中短存續期産品的審核將十分嚴格。

  今年以來,不少險企大力推進轉型,不斷優化壽險業務結構,新業務價值率持續提升,長期期交業務、健康險等保障型業務佔比顯著上揚。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新華和國壽新單保費中的期交佔比分別從去年同期的31.6%、44.4%提升至94.1%和49.9%。

  海通證券研報認為,保險行業負債端、資産端均向好,壽險業務結構明顯改善。負債端,2017年保險公司開始下調傳統險與分紅險預定利率、下調萬能險結算利率等。資産端,投資收益率回升,配置結構改善。利率上行顯著提升新增固收類資産收益率水準,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企穩回升。投資收益率回升,加上負債成本下行,將必然提升保險公司利差,有利於盈利提升,預計2017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為5.71%。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