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9家銀行違規貸款吃罰單

2016年12月01日 10:34:54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北京商報訊(記者 崔啟斌 程維妙)在銀行壞賬規模不斷攀升的情況下,銀行如何發放貸款以及貸款去向何處更受關注。11月30日,銀監會浙江監管局公示了新一批行政處罰資訊,9家銀行吃到罰單,多數銀行受罰是由於貸款業務出現不合規操作。

  如農業銀行紹興分行因發放用途不真實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且新增貸款形成不良,被罰款50萬元;中信銀行紹興分行因貸款發放不審慎,被罰款30萬元。

  此外,浦發銀行紹興分行因違規代保管經客戶簽章但關鍵條款空白信貸資料,被罰25萬元;還有5家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小型銀行分別因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發放無真實用途小額貸款降低戶均貸款金額等原因被處以25萬-40萬元不等的罰款。

  一位銀行人士表示,自去年銀監會對原有《行政處罰辦法》進行修訂,從去年9月起開始公示對銀行的處罰,提高處罰資訊的公開程度以後,銀行業的法律法規紅線更加透明。

  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多以來,在銀監部門公示的罰款緣由中,貸款業務是其中的一個“重災區”,違規做法主要包括貸款審核不審慎、違規發放關係貸款、以貸轉存虛增存貸規模等。此外,銀行貸款出現貸後資金監測不力,導致貸款被挪用或者信貸資金流向股市、房市等也很常見。受罰的銀行從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到城商行、農商行乃至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不等。

  尤其在今年監管部門三令五申禁止銀行貸款用於個人房屋首付款後,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等都曾吃到當地銀監局開出的罰單,理由幾乎都是未發現“首付貸”問題,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

  在這些罰單的背後,也可一窺銀行的風控問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銀行應該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但有時在受到一些利益驅動的情況下,銀行為了達到一定的業績,可能會擴大放貸規模,以及對貸款審核放鬆等。

  以此次受罰的農行為例,該行目前在五大國有行中不良率最高。截止到今年9月30日,農行不良率達到2.39%,不良貸款餘額較年中增長近45億元,達到2298.22億元。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就一路攀升。2015年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128.67億元,同比增長70%。到今年二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達到2253.89億元,佔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的15.7%。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