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新三板中報收官 22家公司只花不賺

2016年09月09日 08:29:44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字號:    

  原標題:新三板中報收官 22家公司只花不賺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日前,新三板半年報披露收官,43家未按時披露半年報的企業受到實質性處罰。

  全國股轉系統官方網站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共計8895家公司須披露2016年半年度報告。其中,8852家已完成披露工作,另有43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半年報。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相關規定,股轉系統決定自2016年9月1日起暫停該43家公司股票轉讓。

  數據顯示,已經披露半年報的8852家公司今年1至6月共實現營業收入6880.1億元,同比增長16.8%;凈利潤402.7億元,同比增長3.2%。如果剔除金融類公司,新三板整體業績增幅則升至20.68%。

  事實上,相比A股滬深兩市2911家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凈利潤超1.38萬億元,同比下滑4.65%的成績,新三板市場的表現還算不錯。“新三板聚集更多的是新興産業,因為準入門檻低,吸引了許多有成長性卻處於虧損的初創型網際網路企業,成長空間較大。”一位滬上券商投行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不過,也正因為準入門檻低,新三板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只花不賺、營收為零”的奇葩公司。

  22家公司營收為零

  數據顯示,新三板市場6480家公司的上半年業績報喜,佔比73.2%,50家凈利潤超過1億元;2372家公司虧損,虧損比例為26.8%,相較去年基本持平。據統計,有58家公司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上。其中,鋼銀電商(創新層)、金田銅業(基礎層)分別以166.36億元和140.4億元的營收領跑新三板。而凈利潤方面,排名前二十的有半數公司屬於金融行業。其中,齊魯銀行“吸金”能力最強,以8.11億元的凈利潤位列第一。此外,有10家公司虧損超過1億元。其中,神州優車虧損最為嚴重,其今年上半年合計虧損額達到23.71億元,虧損額較去年同期擴大10億元。

  無論是虧損還是盈利,上述公司都還處於正常經營狀態。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另有22家公司的營收竟然為零,財報顯示只花不賺。比如説,ST賽諾達就是一個悲劇。8月24日,該公司發佈中報稱營收為零,同時主辦券商方正證券(601901,股吧)發佈一份風險提示稱,ST賽諾達之所以半年不開張,是因為公司控股股東劉春義下落不明,業務無奈只能停滯。

  資料顯示,ST賽諾達全稱“天津市賽諾達智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由劉春義的父親劉嘉祥2008年出資10萬元成立,公司主要從事軟體系統的開發諮詢服務、系統整合,以及智慧系統專業領域的方案設計。

  其于2013年6月登陸新三板,但掛牌僅一年多時間,2014年10月10日劉春義就被發現失聯了,關於失聯的原因及細節至今沒有披露。此後,ST賽諾達業務全面停止,同年的年報險些難産,最後財務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否定意見”,公司被“戴帽”ST。

  據方正證券披露,公司第一屆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任期本已于2015年11月21日屆滿,但由於公司另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劉春義之父劉嘉祥,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換屆工作至今尚未開展。

  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翻閱財報發現,ST賽諾達屬於極端型案例,大多數公司是因為主營業務失敗轉型所導致的營收為零。此外,有些公司的確情有可原,零收入大軍中有6家來自製藥行業,主因或是醫藥公司業務線單一,産品研發週期長,上市準入門檻高手續多,出現部分公司開張幾年都沒有任何進賬的情況。

  其中,賽普特、蘇州滬雲、康倍得、仁會生物,這4家公司皆因藥物正在研發或試車階段,連續兩期0收入,上半年均無産品上市銷售。

  蘇州滬雲去年9月掛牌新三板,是一家新藥研究和開發企業,由於主營産品SPT-07A尚未上市銷售,2013年、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為零,2013年-2015年已累計虧損1230.47萬元。

  而據蘇州滬雲預計,未來要取得藥品臨床批件、新藥證書、生産批件等,仍需要1-5年的時間。“研發企業的資金回籠週期較長,賺錢之路漫漫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一般投資者也是看中研發企業的長遠潛力,才會選擇長期投資。”上述投行人士説。

  掛牌券商增幅拖後腿

  如果剔除金融類公司,新三板整體業績增幅則升至20.68%。可見,金融類公司的業績增幅下降拖了新三板市場的後腿。在A股市場人氣不佳的情況下,新三板的掛牌券商業績也和A股上市券商同行們保持著一致。

  在券商整體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在新三板掛牌的6家券商未能阻止營收、凈利雙雙下滑超50%。

  南京證券、開源證券、湘財證券、華龍證券、東海證券和聯訊證券6家券商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2.94億元、1.68億元、1.75億元、2.79億元、1.52億元和1.65億元,同比下滑72.08%、43.92%、76.67%、62.95%、91.12%和41.65%。

  利潤下滑最厲害的東海證券表示,受股指大跌及證券市場整體行情低迷的影響,證券行業2016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滑。該公司報告期內證券經紀業務、資産管理業務、證券自營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均出現下滑。

  南京證券表示,2016年國內證券市場交易量大幅下滑,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較大的經紀業務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較大。

  毋庸置疑,券商經紀業務及自營業務無疑受到衝擊巨大。開源證券和聯訊證券是6家券商中業績下滑幅度最小的券商。聯訊證券稱,今年上半年,因證券市場交易量減少造成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減少65.44%,該公司通過多方舉措拓寬創收項目取得成效,實現非經紀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04%。

  投行和資管業務顯然成為券商新的轉型點。東海證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亮點在投行業務和直投業務。該公司各業務線數據顯示,東海證券經紀業務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9億元,同比下滑61.47%,該公司證券自營業務營收出現了2.5個億的虧損。不過,投行業務今年上半年實現4.1億的營收,同比增長28%,直投業務實現1.04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近39倍。

  南京證券的投行業務和資管業務也實現了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的雙增長,其中投行業務實現營收1.06億元,同比增長112.19%,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50.14%;資管業務實現營收5420.53萬元,同比增長127.31%,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50.48%。

  不過,華龍證券卻沒有跟上其同行的腳步,各業務線業績都受到了較大衝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經紀業務實現營收3.15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46.25%,相比去年同期減少68.88%,投行業務實現營收3664.1萬元,在總營收中佔比5.38%,同比減少75.22%。另外,華龍證券自營投資業務今年上半年出現了482萬的虧損,其他業務線如資管、做市、期貨經紀等業務線營業收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