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上半年中國經濟“成績單”: 三大民生指標亮眼

2017年07月17日 14:02: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7月17日電(記者 李金磊)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今日出爐。數據顯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超出市場預期。其中,就業、收入、物價等民生指標表現亮眼,尤其是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繼續跑贏GDP增速。專家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上半年GDP增速超市場預期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3814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9%,二季度增長6.9%。

  “上半年中國經濟6.9%的增速來之不易,超出此前市場預期。”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中新網記者分析,上半年中國經濟能繼續維持6.9%的增速,主要原因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外需回暖等因素作用下,二季度以來,消費、進出口、民間投資等諸多關鍵經濟指標保持穩定或回升。

  具體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上半年出口增長15.0%,進口增長25.7%;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長7.2%,比1-5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4.4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0.7%。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延續了一季度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這為完成全年預期增長目標奠定了基礎,預計全年經濟增速有望在6.7%-6.8%左右。

  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

  今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時隔幾個季度以來重新跑贏GDP增速。而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增速依然跑了GDP增速。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8個百分點。

  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跑贏了GDP增速0.4個百分點。對此,徐洪才分析,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主要是就業保持穩定,為收入增長夯實基礎;同時,大力鼓勵創新創業,激發經濟新動能,脫貧攻堅取得進展,最低工資等標準上調,“補短板”力度加大。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多項有關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出臺,而在最低工資方面,至少已有北京、上海、陜西、山東、青海、福建、天津等10多個省市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

  上半年就業完成年度目標66.8%

  就業是民生之本。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就業形勢持續向好。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35萬人,同比多增了18萬人,完成了年度目標的66.8%。

  同時,城鎮調查失業率總體走低。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連續兩個月保持在5%以下。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四個月低於5%。

  趙錫軍分析,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向好,這主要是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不斷推進,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不斷壯大,産業結構持續升級,服務業快速發展,帶動了大量就業,勞動力的就業彈性也大大增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今年以來,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徵更加明顯,上半年服務業的增速快於二産增速1.3個百分點,服務業佔經濟的比重達到了54.1%,高於二産14個百分點。

  上半年物價繼續保持低位運作

  在就業、收入、物價這三大民生指標中,物價的表現也比較穩定,雖然保持了溫和上漲,但總體上處於低位運作。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了1.4%,與一季度基本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基本穩定,上半年核心CPI同比增長2.1%。

  上半年的物價漲幅,處於年初制定的3%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之內。趙錫軍分析,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影響下,貨幣因素對物價影響保持穩定,同時市場供需平穩,國際輸入性通脹因素減少,預計下半年物價依然將大概率保持低位運作。

  同時,趙錫軍提醒,需要關注國內自然災害、大宗商品價格等的變化和影響,不能掉以輕心,一旦有比較大的自然災害,農業生産和運輸將受影響,從而影響供求關係,對此要有所準備。(完)

[責任編輯:王怡然]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