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共用單車瘋狂融資後的補貼燒錢戰 行業盈利模式仍存疑

2017年03月08日 08:26:49  來源:法治週末
字號:    

資料圖。

  資料圖。

  瘋狂融資後的 補貼燒錢戰

  一邊問題百齣,爭議不斷;一邊卻又風頭無兩,激戰正酣。

  儘管ofo的機械鎖有漏洞,但卻絲毫不妨礙資本市場對它的青睞,3月1日,ofo“小黃車”宣佈完成D輪4.5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DST領投,滴滴、中信産業基金、經緯中國、Coatue、Atomico、新華聯集團等多家機構跟投。

  ofo表示,此輪融資創造了共用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同時也成為行業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

  就在2月20日,摩拜單車才宣佈獲得D輪後新融資,新引入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的股權投資,同時,此前領投摩拜C輪的高瓴資本再次追加投資。自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單車累計D輪融資額已超過3億美元。

  “太瘋狂了!融了這麼多錢後,共用單車的補貼大戰是不是馬上就要開始了?”就在ofo D輪融資消息發佈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繼打車軟體補貼大戰之後,共用單車估計也要燒錢補貼了。猜測很快變成了現實。

  補貼大戰再現

  從3月3號開始,人們開始頻繁收到ofo和摩拜單車的優惠短信。

  二者先是推出力度相當的充值返現活動,如ofo開展“任性特惠充值最高返現100%”活動,用戶在ofo中充值20元將得到25元,充值50元得70元,充值100元得200元;摩拜單車也開展了類似的活動,據了解,摩拜單車用戶充值20元將多得10元,充值50元多得30元,充值100元多得110元。

  很快,二者的充值返現大戰又升級成了免費大戰,ofo和摩拜均推出“3月6日至12日免費騎行”活動。

  但在談到推出的優惠活動時,摩拜和ofo都強調並非“補貼”,而是“近期推出的優惠活動屬於正常運營計劃。”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運營計劃還是補貼,二者之所以能開展如此大力度的活動,與其超強的融資能力不無關係。

  法治週末記者統計發現,從2015年3月至今,短短兩年時間內,ofo和摩拜單車目前均完成了8輪融資,其中ofo的投資人中有滴滴出行、小米科技等巨頭,摩拜的投資人中則有騰訊、攜程等巨頭。

  業內人士認為,共用單車融資能力超強,此外還有行業巨頭加持,因此不管它們是燒錢補貼,還是正常行銷,都有十足的底氣。

  盈利模式看不清

  有聲音認為,目前共用單車正處在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階段,補貼也是競爭的一種手段,這和當年網約車軟體的“燒錢”大戰一樣。

  也有反對聲音表示,共用單車和網約車軟體的補貼大戰有所不同,因為共用單車的收費較低,即使行業開啟了補貼燒錢大戰,對每人每次來説補貼不過一兩元錢;而網約車軟體補貼大戰時,對每位乘客每位司機每次使用全都有補貼,一單生意下來,補貼額度甚至高達六七十元。

  不過在行業觀察家洪仕斌看來,目前,共用單車行業的兩大巨頭的地位已經逐漸穩固,如果不發生意外,未來一段時間內,行業那些弱小的對手會被甩掉,強強對抗的局面會越來越明顯,而開展大幅度的補貼戰,是共用單車行業爭搶用戶最有效、最迅速的手段,因此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內,ofo和摩拜的補貼大戰只會更加激烈。

  面對共用單車的競爭升級,兩會期間,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自己也在關注幾個問題:現在有些共用單車已經從付費往免費方面走了,後續會不會倒貼錢讓用戶騎單車?行業會怎麼演變?那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

  易觀網際網路出行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張旭告訴法治週末記者,目前共用單車還處在燒錢搶用戶、搶市場的階段,存活下去是其主要目標,但他認為,任何企業到最後都要思考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共用單車的盈利模式並不清晰,暫時看不到未來的商業路徑。

  不過,洪仕斌認為,經過激烈競爭,當整個行業就剩下兩大巨頭和幾個小企業時,商業模式自然會顯現,屆時巨頭合併,補貼取消,企業自會開始追逐商業利益,回歸商業本質。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