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速食麵淪為一個夕陽行業了嗎?

2017年01月04日 09:13: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速食麵不再是國人的“寵兒”,既有速食麵市場競爭慘烈、消費者對其信心不足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隨著經濟發展的消費升級和産業變革。儘管如此,仍不能認為速食麵已淪為夕陽行業。除了要滿足吃得飽這一基本需求外,速食麵更應附加營養、品牌和文化等元素,讓消費者吃得更快樂更美味

  1月1日,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清算解散。一時間輿論譁然,“康師傅要倒閉了”“速食麵沒人吃了”等字眼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熱傳。實際情況如何呢?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1月3日的官方聲明顯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係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經營範圍僅限臺灣地區,主營業務是速食麵生産設備的租賃和進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的生産經營。因2015年後康師傅控股在臺灣地區已不再委託其他公司生産銷售康師傅速食麵,該子公司已無任何實質經營業務,因此依法辦理清算解散事宜。聲明特別強調,在大陸地區速食麵的“生産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

  那麼輿論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誤讀呢?這恐怕和速食麵市場連年下滑有關。根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我國速食麵市場連續多年下滑。2015年中國內地速食麵總産量362.49億包,較上年下跌8.54%;銷售額490.91億元,較上年下跌6.75%。

  對於速食麵為何不再是國人的“寵兒”,從業者給出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速食麵市場一直是紅海,價格競爭近乎慘烈,行業盛行模倣抄襲,企業無心也無力開發新産品。同質化、少層次、拼價格、缺創新,是速食麵市場的競爭現狀;二是國內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導致消費者信心不足。儘管速食麵一直在宣傳安全、營養和美味,但“油炸”“人工添加劑”等標簽在消費者心中已根深蒂固。

  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隨著經濟發展的消費升級和産業變革。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中産階層的崛起以及公共健康意識的覺醒,使得人們越來越追求綠色、營養、健康的食品;以速食麵為代表的強加工型、大量添加或油炸類食品,開始被消費者忽略。農民工紅利的消失,也是速食麵銷量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把速食麵産量增速曲線與農民工增速曲線對照看,可以發現它們幾乎都是在2012年後呈現同步下滑的一致性態勢。從一包速食麵,可以看出中國産業和消費變革的現狀,即消費升級和勞動力優勢再造。不僅是速食麵,整個快消食品市場格局都發生了明顯變化。針對藍領工人的快消食品受衝擊最大,如啤酒、速食麵、碳酸飲料等,相關企業面臨著營收下滑的巨大壓力。

  那麼,速食麵就淪為一個夕陽行業了嗎?也不儘然。和國內市場銷量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速食麵行業還處在上升期。2015年日本和韓國速食麵市場平穩中有增長,增幅在2%左右,英國達到了10%,俄羅斯更是超過了27%。在日本,速食麵不僅深受消費者喜愛,更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禮品裝速食麵甚至被消費者作為小禮物互相贈送。2016年上半年,韓國速食麵出口量增長29.5%,中國大陸正是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因其外觀新奇、口味多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某些速食麵品牌,正受到國內一線城市消費者的青睞。

  目前我國每人平均年消費速食麵不到30包,僅是日韓等成熟市場每人平均消費水準的一半,可見,速食麵行業的增長之困,並非缺乏潛在需求人群而致。我國的速食麵包裝和口味,多年來沒有明顯的變化和創新,很難滿足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味蕾。要讓速食麵從“將就”食品變為“講究”食品,除了要滿足吃得飽這一基本需求外,更應附加營養、品牌和文化等元素,讓消費者吃得更快樂更美味。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速食麵企業在産品開發上既要傳承傳統,更應不斷突破與創新,來滿足國人多樣化的需求和食用體驗,真正做到健康、營養和美味並重。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