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光伏風電繼續上揚 誰的1.5萬億元商機?

2016年12月27日 13:26:2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原標題:誰的1.5萬億元 “新”商機)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下稱《通知》),鼓勵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到2020年,幾大核心的新能源産業將佔能源消費總量8%以上,産值規模超1.5萬億元。

  “十二五”期間,受到國內外補貼政策及國內各地政府的積極推動影響,新能源産業在參與者的技術迭代、市場開拓上也呈現了良好的增長態勢,但要解決和克服的障礙依然不少。

  光伏風電繼續上揚儲能等待爆發期

  我國太陽能産業已在“十二五”期間實現了較快的發展。其中,多晶硅材料、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成本都在下降,電站系統成本快速降低至7元/瓦左右,發電成本的5年降幅超過60%。來自能源局的數據還顯示,“十二五”時期,我國太陽能製造的規模複合增長率超過33%,年産值達到3000億元。

  目前,國內主流多晶硅企業已掌握萬噸級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生産工藝,流化床法多晶硅開始産業化生産。先進企業多晶硅生産平均綜合電耗已降至80kWh/kg,生産成本降至10美元/kg以下,全面實現四氯化硅閉環工藝和無污染排放。

  在新技術的推動下,今後我國單晶矽和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也會繼續從19.5%、18.3%等數字向上提升。

  在多晶高效新技術産品上,晶澳的潤秀組件、日托的MWT技術組件等都是新一代産品。採用黑硅電池、奈米陷光技術的多晶電池、組件也有一定的效率提升,如電池就可達到19%左右。

  當然,單晶組件的快速崛起也是近兩年太陽能技術領域的重要改變之一。晶澳太陽能總裁謝健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公司的PERCIUM高效單晶組件(PERC技術),其他同行的N型雙玻、雙面發電組件都受到了認可。記者也發現,晉能、通威雙流、中來股份及橫店東磁、平煤股份等都有規模級的電池及組件産能亮相。

  但是,目前光伏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水準的研發,不少企業依然在憑藉著價格和政府關係取勝,一些真正有實力的公司依然無法獲得平等的市場競爭地位。航禹太陽能執行董事丁文磊就提出,在部分地區的産品選型和競價中,應引入更為公平的指標體系,比如産品性能、研發團隊實力及質保、保險等,這樣有利於一些中小型優質企業浮出水面。

  從風電全産業鏈看,目前産品已基本實現國産化,産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到2020年底,風電累計並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並網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風電年發電量確保達到4200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總發電量的6%。

  我國企業也要加強大數據、3D列印等智慧製造技術的應用,全面提升風電機組性能和智慧化水準,並掌握風電機組的降載優化、智慧診斷、故障自恢復技術,掌握基於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的風電場智慧化運維技術等。

  遠景能源CEO張雷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實際操作中,可再生能源一直面臨著補貼滯後和棄風棄光的困境,以及自身成本較貴、運輸距離、不穩定等原因。因此在中國實現能源網際網路的構想絕非想當然地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整個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提供這樣一個環境,從而更好地推進能源網際網路服務。”

  而就未來風電及整個能源産業的戰略佈局而言,他也建議,風電需要能源系統從中心化架構蛻變為未來以可再生能源為中心的分佈式架構;其次是原本強調中心化的能源系統逐漸放鬆管制,走向市場化,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的價格信號能夠得以傳遞,從而催生整個能源網際網路實時優化的價值創造。

  由於風電和太陽能還會存在發電不穩定的先天性缺陷,因此一些有著較強技術水準的儲能公司也可參與聯合競標和太陽能、風電的項目建設,從而提高新能源的整體利用效率。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