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尊重市場主體,釋放改革紅利,實現均衡發展

2016年12月14日 15:04:39  來源:光明網
字號: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可謂波瀾壯闊,在總結前三十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解放思想,逐步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選擇了一條體現中國智慧的制度變遷路徑,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且適應中國國情的制度框架,從而獲得了經濟改革的巨大成就。回顧這四十年的改革進程,我們就會發現,凡是我們遵循經濟發展基本規律、尊重微觀經濟行為主體選擇權利、堅持改革的市場經濟取向的時期,我們的改革事業就會順利地進行,反之就會出現改革徘徊不前以至倒退的局面;我們還會發現,凡是在那些尊重微觀主體自主選擇權利、鼓勵和保護微觀主體制度創新熱情、始終堅持市場經濟的基本取向,我們的改革就會取得巨大的成效。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生産經營體制的成功改革和鄉鎮企業的迅猛崛起,都是這個結論最為有力的佐證。可以説,始終不渝地堅持改革的市場經濟取向,是中國四十年改革最為寶貴的經驗。

  一個競爭性的有效率的市場經濟體系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其一是必須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産權明晰、權責明確,且有自主市場選擇權利的微觀經濟行為主體;其二是必須有以競爭性市場價格為導向的完善的市場體系;其三是必須有主要通過市場手段進行調節的規範有效的宏觀管理體系。這三個要素互為條件互相制約,共同構建成一個完整的市場經濟體制。經過四十年的改革,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在重塑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構建競爭性的市場機制和完善政府宏觀調控體系三個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同時,以上述三個標準來衡量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我們還應進一步深入探索。市場化改革還有很大潛力和空間,要繼續尊重主體權利,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從而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重塑具有充分活力的市場主體方面,中國國有企業改革還要按照市場化的要求繼續深化。國有企業一方面要建立産權明晰的現代企業制度,使得國有企業真正成為擺脫行政依附色彩的獨立市場主體;另一方面要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逐步從競爭性産業中實現戰略性退出。在完善政府宏觀管理體系方面,政府要轉變傳統的強力行政干預觀念,主要運用市場化手段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減少對經濟運作的直接介入,但在嚴格保護産權、制定公平遊戲規則、維護市場環境方面,政府的作用應更加突出。

  四十年來以市場化為目標的改革,使中國經濟社會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化無疑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在很多領域,我們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還應該繼續毫不動搖地推進市場化。同時,也要防止過度市場化帶來的風險,對某些領域過度市場化的弊端要有足夠的警惕和反省。我們要深刻把握國家和市場的關係,十八屆三中全會正確地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很多涉及國民基本福利和社會保障的領域,在很多民生和公共服務領域,過度的市場化已經給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醫療領域過度市場化帶來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教育領域過度市場化帶來的教育亂象和教育品質下降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不滿。即使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凡是涉及公共領域(比如在廉租房領域,涉及公共安全的金融領域),也要在市場化方面極為審慎,不能以市場化為名損害廣大人民的基本福利,不能以有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為代價來盲目推行市場化。

  市場化改革的宗旨在於創造一種合理的、彈性的、靈活的、創新的機制,給廣大人民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保障,降低他們的生活和創業成本,並給他們提供發揮才智的空間,使他們活得有尊嚴,有幸福感,有穩定感,有獲得感,有對未來的熱忱與希望。要創造一種公平的、競爭性的、透明的遊戲規則體系,讓整個社會富有彈性和協調性,防止形成僵化的社會結構。因此,要尤其關注城鄉一體化和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大力推進脫貧攻堅,盡最大努力消除地域性和族群性的貧困,促使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均等化和普惠化,使人民尤其是農民和城市貧困居民能夠分享社會發展和社會變革帶來的紅利,以此來保證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概言之,中國需要一種均衡的發展,尊重主體權利,釋放改革紅利,最終要實現區域均衡、城鄉均衡、人群均衡、族群均衡。

  【作者簡介】王曙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北京大學産業與文化研究所執行所長,主要關注經濟改革、國企改革、三農與扶貧領域的研究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