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收視率造假産業鏈年撈40億 中制協向收視造假宣戰

2016年12月13日 11:20:41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收視率造假産業鏈年撈40億 中制協向收視造假宣戰 決心建立科學評價體系)

  上週四,“古裝劇《美人私房菜》因收視過低遭遇緊急撤檔”的消息不脛而走,浙江衛視于次日證實了該消息,並宣佈臨時提檔《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此事一齣,就有兩個版本的説法在業界傳開,一是説該劇積壓三年再播,口味已經落伍,收視低迷意料之中;二是有消息人士透露,因該劇是臨時排播,所以幾乎是裸播的狀態,既無宣傳又沒有買收視率,因此衛視排名才20開外。兩種説法哪個更接近事實?三年之內,中國電視劇的製作有質的變化嗎?不見得!如此推斷,收視率造假的説法似乎更為可信。昨日,這一事件再度發酵,中國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向電視劇收視率造假的黑色産業鏈宣戰。

  “《美人私房菜》遭撤檔” 收視率造假又被提

  電視劇産業苦於假收視率久矣,但總是處於有心斬除毒瘤,無從著手治理的境地。電視劇管理部門也曾經要求各大衛視簽署拒絕收視對賭的倡議書,但因為收視率是廣告投放和結算的硬指標,假收視率從未遠離電視行業。此次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以決絕的方式決戰假收視率,導火索就是《美人私房菜》撤檔事件。

  前幾天,浙江衛視播出電視劇《美人私房菜》,由於製作方沒有購買收視數據,結果這個一直排名前五的優質播出平臺,短時間內掉到了第22名。浙江衛視不得不將該劇在黃金時段停播,換上新劇《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這一事件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收視率儼然成為評價中國電視劇優劣的唯一標準。收視率高不論真假就可以領獎盃、拿獎金,獲得高收益、高讚譽,否則便一敗塗地、一無是處。這更加夯實了“用心用錢去做戲、不如花錢買收視”的歪理。

  據了解,目前在購買、播出電視劇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收視率作假現象,一個組織嚴密、操作有序的“地下黑産業”已經形成。這只黑手牢牢把握著中國電視劇的播出數據,即使是內容積極、製作精良、藝術精湛的作品,也必須千方百計花高價去購買假收視率數據,以保障達到電視臺要求的播出標準,否則就將面臨停播、降價,甚至是顆粒無收的境地。整個製作業對此怨聲載道、恨之入骨,但又無能為力、不得不屈從於此“逼良為娼”的局面。

  中制協發聲明 誓將打假常態化

  昨日,中制協法務委員會發表聲明,分析了假收視率的由來和現狀:收視率原本是為廣告商向電視臺投放廣告服務的,並非電視節目優劣的評價標準,這也是國際通行規則。但是在我國,一些電視臺廣告部為爭取廣告資源,開始收視率作假行為;之後愈演愈烈,當電視劇成為所有衛視頻道黃金時段的主打節目後,播出機構便強行要求在購劇合同中,將收視率與購片價格掛鉤,引導製作機構去買收視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要求各電視臺簽署了禁止對賭公約後,播出機構迫於收視率對於廣告收入的巨大壓力不得不陽奉陰違,只要製作機構不承諾收視率保證便拒絕購片,逼迫製作機構繼續花錢購買收視率。而製作機構由於每部劇要增加兩三千萬元的購買收視率成本,反過來又向電視臺要高價,這種飲鴆止渴的惡性迴圈使得大多數電視臺也不堪重負,難以為繼。至今年下半年,已形成大面積、全方位塌陷的惡劣局面。

  據了解,目前購買收視率的價格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人民幣。以衛視頻道每年播出1.3萬集電視劇計,全年有40多億元被這股黑勢力非法竊取。更為惡劣的是,由於各衛視頻道普遍要求購買收視率,造成“資源”緊缺,於是黑勢力趁火打劫,在同一城市,同一時段,同時收取兩三家製作機構的費用,導致許多公司花了錢也買不到收視率,不僅要遭到播出機構的停播、降價、欠款,還要承受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

  每每指責收視造假,但次次並無太大成效,有分析認為,收視率造假的根源是利益而不是標準。一個顯然的邏輯是,收視率的高低和廣告費的高低直接對應。一檔品牌綜藝節目,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其冠名費和廣告費往往數以億元計,而判斷的金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收視率。

  如何解決?中制協昨日表示會將收視打假常態化,定期向媒體公佈相關資訊。除此之外,還有兩個老生常談的方法,第一,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第二,加強行業監管。方法大家都知道,但始終難以執行。正如2012年《大祠堂》出品人王建鋒曾在收視率打假行動中提到:中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電視評價體系,是不是應該基於影響力、美譽度和傳達率基礎上的綜合體系,至少建立在一個公平、透明、科學、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上,而不僅僅是一場轉瞬即逝的媒體風暴。            

[責任編輯:李帥]

相關內容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