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郭田勇教授詳解小微企業運作狀況因何在本季度好轉

2016年12月05日 11:10:5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經濟日報原標題:政策持續給力 企穩勿忘轉型

  小微經濟想要全面企穩,必須在供給側改革的結構性調整中牢牢抓住機會,成功結合和運用自身優勢,發現新興動能,積極主動地實現企業轉型,才能穩步實現健康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政策的大力扶持必不可少

  在全球經濟形勢持續動蕩低迷的局勢下,我國結構化改革和新興動能的培養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11月份我國宏觀經濟延續了上月出現的企穩現象,但企穩基礎並不牢固,宏觀經濟風險仍舊處於累積階段。2016年11月份,“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作指數”(下稱“小微指數”)為45.8,表明本月小微企業依舊保持平穩運作,但仍面臨巨大壓力。

  10月美國宏觀經濟數據總體強勁,加息預期強烈。今年三季度,美國GDP初值環比增長2.9%(市場預期2.5%)。總體來説,三季度GDP數據消除了短期對美國經濟的擔憂,但庫存和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不具有可持續性,四季度能否保持接近3%的增速仍然需要觀察。

  我國10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全面企穩,結構性調整深入推進,新興動能加快成長,經濟發展呈現出積極變化。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1%,同比上漲2.1%,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1.2%。未來PPI上升幅度或有超市場預期可能,CPI走勢則相對平穩。但我們也要看到,國內外形勢依然嚴峻,不確定因素干擾較多,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數據背後的宏觀經濟風險正在不斷積累,實體經濟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民間投資增速下滑,房地産投資增速放緩,區域性、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在這一背景下,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調整政策必須精準落實,深化政策支援,以改革創新驅動,推動綠色金融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2016年11月份,小微指數總指數為45.8,與前兩個月持平,呈平穩態勢。從小微指數的各分項指標指數來看,呈現“六升一平一降”態勢,小微企業平穩態勢更為明顯。本月績效指數為45.3,上升0.1個點,採購指數為45.1,較上月上升0.3個點,這從側面體現出我國供給側改革中進行的結構性調整開始顯現出一定的成果。利好進一步提升社會對小微企業運作的信心和投融資慾望,本月信心指數為47.9,上升0.2個點,融資指數為49.3,與上月持平。同時,小微企業運作風險也有所好轉,風險指數突破榮枯線並不斷上升,風險指數為51.6,上升0.3個點,加上融資指數的配合,表明小微企業的經營環境有所好轉。

  從小微企業各行業運作指數來看,呈現“四升三降”的態勢,除農林牧漁業、建築業和住宿餐飲業外,其他行業小微企業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製造業小微企業運作指數為44.0,較上月上升0.1個點,交通運輸業小微企業運作指數為46.8,上升0.2個點,製造業和交通運輸業小微企業運作指數回升主要得益於採購指數和市場指數的拉升。另外,11月份批發零售業和服務業小微企業運作都呈現出良好態勢,其中批發零售業小微企業運作指數為48.1,上升0.3個點,服務業小微企業運作指數為47.0,較上月上升0.1個點。

  從六大區域指數來看,呈現“三升三降”態勢。小微指數上升態勢前三的地區分別是華東地區、華北地區和中南地區,得益於政策的拉動和扶持;西南地區小微指數一改上個月的增長態勢在本月走低;西北地區小微指數延續了上個月的頹勢;傳統老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依舊處於下行通道,小微企業運作不佳。

  我國小微企業運作狀況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低迷後,在本季度迎來好轉,這得益於前期政策效果的釋放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市場轉型提供的新思路。小微經濟想要全面企穩,必須在供給側改革的結構性調整中牢牢抓住機會,成功結合和運用自身優勢,發現新興動能,積極主動地實現企業轉型,才能穩步實現健康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政策的大力扶持必不可少。(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 郭田勇)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