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近期市場化私募股權基金募資額有所回調,但國有資本背景的股權投資基金、創投基金髮展迅猛。所謂的“資本寒冬”非但沒有引起市場恐慌,還幫助市場擠出了泡沫,讓真正的好企業和努力轉型的企業加速勝出
最近在資本市場上,一些前期表現頗佳的題材公司、概念股出現估值回調,不少一級市場的風險投資人也發出“好企業難找、好項目難覓”的感慨。這些資訊反映出當下創業企業融資、上市環境正在發生微妙變化,甚至有人説已經進入“寒冬”。而實際情況卻是,所謂的“資本寒冬論”有點言過其實。
真正的資本寒冬一般有“三少”,即越來越少的新基金數量、越來越少的投資案例數量、越來越少的投資金額。然而,從創業市場看,儘管今年以來創業投資市場基金的募資活躍度相對2015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平均募資規模、超大額基金數量、種子期和初創期募資案例依然表現不俗,説明在經歷2015年的喧囂後,資本供需雙方都逐漸回歸理性。
從直接融資渠道監管看,儘管監管部門公佈了今年6月至9月終止審查的56家首發企業名單及審核中關注的主要問題,但並不説明眼下發行節奏在放慢。事實上,今年以來,IPO市場一直穩中向好,今年第三季度有65家企業成功在A股市場完成IPO,同比增長12倍;募資規模達484.37億元,同比增長38.22倍。與去年同期相比,IPO企業數量與募資規模均出現大幅增長。可以説,經過2015年IPO暫停和重啟以及今年上半年我國A股市場的修復和調整,目前IPO放行數量已平穩提速,目前為止尚未出現大幅跌落。可以樂觀地估計,隨著今年證券監管部門發行工作的穩步推進及對IPO各個環節、各類主體、各種違法行為監管的加強,IPO市場環境將進一步凈化,有利於為未來加快發行節奏做更好鋪墊。各類企業、投資人、發行人應視之為投資機遇,而非“寒冬”,努力歸位盡責,提高首發企業資訊披露品質,以早日順利登陸資本市場。
從資本來源看,儘管近期市場化私募股權基金募資額有所回調,但國有資本背景的股權投資基金、創投基金髮展迅猛的態勢前所未有,僅第三季度就出現7隻募資金額超過20億元的超大額基金。隨之而來的,是部分前期大熱的網際網路金融、線上教育、移動醫療等領域的風險投資回歸理性,一些依靠編故事、炒概念的公司開始被投資者拋棄。與此同時,此前幾乎無人問津的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項目,開始在國資係風險投資的帶領下贏得關注。由此看,所謂的“資本寒冬”非但沒有引起市場恐慌,還幫助市場擠出了泡沫,讓真正的好企業和努力轉型的企業加速勝出。
話説回來,寒冷的天氣往往能使人變得清醒和理性,遠離狂躁、不安,對於股權投資行業重新評估企業價值是件好事。在此過程中,創業投資者不僅應學會珍惜每一分錢,更應認識到創業既不是燒錢比賽,也非輕而易舉就能成功的遊戲,經歷各種“寒冬”是必修課。(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 琳)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