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傳統銀行為何看上虛擬貨幣

2016年09月08日 09:49:2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過去幾年,網際網路金融技術的飛速發展給金融行業面貌帶來了深刻變化。而上周的一條消息又給傳統銀行業帶來新的驚喜。據報道,包括瑞銀、德意志銀行、桑坦德銀行以及紐約梅隆銀行等四家全球性銀行和經紀公司毅聯匯業已經開始聯手研發一種數字虛擬貨幣——“多功能結算幣”,用於未來銀行間跨境支付和金融交易清算。這四家大銀行計劃向各國央行推介這一理念,並爭取在2018年初將其投入商用。

  此次四大全球性銀行宣佈共同研發的虛擬貨幣將採用區塊鏈技術(即比特幣使用的技術),其重要功能是處理銀行內部及其相互之間的交易結算。此種虛擬貨幣的引入有望為銀行及其客戶帶來多項好處:首先,使用當前的主權貨幣支付清算系統通常需要經過中央銀行結算系統或第三方機構,這通常會導致交易時間延遲,而使用虛擬貨幣系統進行結算則可即時完成交易,大幅縮減交易時間。其次,在當前的支付清算系統下,每一筆跨銀行交易都需要各個銀行後臺部門進行程式繁瑣的文件檢查,應用虛擬貨幣交易則可以通過系統自動識別區域鏈上的交易記錄,化繁為簡、省工省力。再次,虛擬貨幣自帶交易記錄特性,令其在反洗錢和反非法交易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一旦懷疑某交易有問題,可以及時查證。最後,在虛擬貨幣系統之上還可以接入新的金融技術創新,例如同樣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智慧合同技術。

  當然,此次四家傳統銀行研發虛擬貨幣的意義絕不限于為區塊鏈技術發現新的應用平臺,更像是傳統銀行業對網際網路金融技術挑戰的一個行業性反擊。在某種程度上講,這一計劃代表網際網路金融技術開始與傳統銀行業務加速融合。在網際網路金融技術剛剛興起的前幾年,創新舞臺上唱主角的是新金融技術公司,它們憑藉技術和成本優勢侵蝕傳統銀行在支付、信貸以及資本市場交易等方面的市場份額,一時間令傳統銀行疲於招架。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銀行開始表現出對新趨勢的適應能力。對於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金融技術,傳統銀行順勢而為,積極發掘和探索將網際網路金融技術與傳統銀行業務相結合的渠道,將新技術為己所用,提高自身原有業務運營效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傳統銀行與網際網路金融技術的關係將是既競爭又互補,形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

  當然,兩者的融合過程未必能夠一帆風順。從技術層面來講,儘管區塊鏈技術安全可靠性高,但也絕非無懈可擊,它同樣面臨著駭客侵入的風險。而且一旦某些非法交易被寫入區塊鏈,將會在區塊鏈系統內傳播,並不易修改。有鋻於此,眾多中央銀行對於虛擬貨幣的態度也較為謹慎。這也給傳統銀行應用虛擬貨幣技術帶來較高的監管風險。

  和絕大多數網際網路技術一樣,網際網路金融技術的價值取決於其能否吸引足夠多的使用者。如果虛擬貨幣技術因未能爭取到中央銀行認可而無法形成行業標準,那麼其應用範圍必然受限,為銀行帶來的好處也會大打折扣。無論如何,在網際網路金融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傳統銀行的角色必然會越來越重,好戲才剛剛開始。(夏 樂)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