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民間投資“隱形壁壘”如何打破

2016年06月08日 11:1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民間投資“雙降”:“隱形壁壘”如何打破

  “市場需求不振,部分行業産能過剩,民間投資信心不足。”

  “‘隱形壁壘’‘身份歧視’仍然存在。”

  “一些地方政府管理服務還存在缺失疏漏,影響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專項督查”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工信部副部長馮飛對督查發現的問題直言不諱。

  增速降、佔比降:“雙降”根源在哪

  1至4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2%,比全部投資增速低5.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速低7.5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也出現下滑,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個百分點——增速與佔比出現“雙降”。

  5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情況開展專項督查。5月20日到30日,國務院派出了9個督查組,赴18個省區市,開展為期十天的實地督查。9個專項督查組共召開300多場座談會,實地走訪500多家民營企業,發放調查問卷10000多份。

  “從督查的總體情況看,各地正在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但與此同時,企業也反映了不少問題。”張勇説,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策法規落實方面,部分政策措施缺乏配套細則,有的政策針對性、操作性還不夠強,個別地方對國家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執行還不到位;二是政府管理服務方面,行政審批有待進一步精簡優化,地方監管服務有待同步提高,需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更好地維護公平競爭;三是市場環境建設方面,“玻璃門”“旋轉門”在一些地方、行業仍不同程度存在,生産要素成本較高的問題比較明顯;四是企業自身發展方面,部分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對滯後,管理水準有待提升,核心競爭力不強,缺乏技術創新。

  “融資難”“融資貴”:老問題為何仍難解

  “在赴福建、江西督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民營企業反映最集中的一個問題。”張勇説。民營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無論是資産規模以及抵押、擔保能力都相對比較弱。特別是一些傳統行業,不少中小企業在貸款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存在所謂的銀行“惜貸”“抽貸”“壓貸”“斷貸”等問題。

  部分民營企業反映,按照當地銀行的規定,流動資金貸款到期必須先收回,才能再進行新的貸款。而這些資金都用在原料和半成品上,貸款到期時很難把産品全部賣光,因此無法在規定時間把全部資金收回還給銀行,這造成了資金鏈的緊張——

  如何解決類似問題?

  “破解難題,需要多方發力。”張勇説,目前,福建、江西的政府部門專門拿出預算內資金,組建應急週轉基金,幫助企業順利持續地拿到貸款,能夠“連連貸”“無間貸”。這方面,值得深入研究,進一步加快改革創新。此外,應該更多地給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的渠道,包括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國家發改委在不斷加大企業債券的支援力度,使企業融資能夠多元化、多渠道。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加快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

  “玻璃門”“彈簧門”:“隱形壁壘”怎麼破

  目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受到追捧。財政部《關於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指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要求平等參與、公開透明”。但在實踐中,中小企業的參與度依然不足,“玻璃門”“彈簧門”依然存在。目前開展的第二批206個PPP示範項目中,大部分社會資本合作方仍是央企、省屬國企或其他大型企業。

  “總體看,PPP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我們在督查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劉昆指出。

  一是當前PPP項目儲備比較豐富,但是項目落地困難,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PPP對參與各方的管理水準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是PPP立法還有待跟進,許多部門都出臺了政策措施,但是統籌不夠,各地在執行中遇到一些障礙。三是有的企業家反映,現在各地優質的PPP項目資源基本上都被國企壟斷了,民企要投入PPP項目難度比較大,特別是參與好項目比較困難。四是有個別地方反映,政府部門合同意識較差,擔心參與一些項目之後政府又會改變有關條件。

  “這些問題,我們高度關注。”劉昆表示,下一步,中央財政將繼續積極推進PPP法制建設,加強政策協調和統籌。落實好PPP財政支援政策,使PPP基金、財政獎補等政策落到實處。在已經推出兩批示範項目的基礎上,將繼續增加示範項目,嚴格績效考核,督促項目加快落地。與此同時,還要提升政府履約守信的意識,暢通民營企業參與的通道,使民間投資通過PPP方式真正有效進入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市場。

  “通過參加對黑龍江、吉林的督查,我們發現,一是經濟結構性問題,二是發展環境和體制機制的問題。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當中,更好更快地發展民營經濟,將有利於激發經濟活力。”馮飛説。尤其在降低制度性成本方面,必須要下更大的力氣,通過改革開放優化市場環境,建立“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真正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