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去杠桿:三大難題均有解

2016年06月08日 11:1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日前,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中國經濟目前仍在中高速增長,通貨膨脹從歷史上看還處在一個平均水準,“穩健”是對當前中國貨幣政策形態的準確描述。實際上,這從側面印證了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中國有著嚴格控制杠桿的貨幣環境。綜合來看,目前“去杠桿”任務的難點在企業部門來看主要集中于“債轉股”,在民間體現為樓市投機,在政府方面則是穩增長、促投資過程中如何保持政府債務處於合理水準。專家表示,“去杠桿”的關鍵在於堅守原則、分類施策,對於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資金需求應適當予以“撬動”,而對於落後産能、投機炒作等增大經濟風險的杠桿則需要堅決加以去除。

  債轉股——不看體量看轉型

  如今,不少人提及去杠桿首先就會想到“債轉股”。所謂債轉股,是指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産,把原來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債務關係轉變為金融資産管理公司與企業間的股權關係。這樣一來,還本付息就轉變為按股分紅,銀行清理了不良資産,企業則得以從債務中解脫,贏得重新發展的時間與空間。

  不過,正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債權對應的是賬面價值,而股權對應著資産價格,其高低取決於企業收益。如果企業沒有收益,股權的價值就會很低,債轉股的風險也就暴露出來。因此,債轉股不能看企業的體量和過去,而是要看其轉型和未來。所以,必須堅決避免僵屍企業、落後産能‘搭便車’。”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叢屹對本報記者説。

  中信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國內外已有經驗表明,只有那些有優質項目支撐、市場潛力可觀,但又僅僅是由於負債率過高而陷入困境的企業實施債轉股,才能給各方帶來較高收益。對於連年虧損、資不抵債的“僵屍企業”,即便實施債轉股也很難實現扭虧為盈,更不利於化解過剩産能和結構調整。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受經濟形勢、産權結構、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各種條件所限,本輪債轉股將更多采取市場化主導的方式進行。具體來看,提高銀行積極性、減少資訊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制定完善可行的退出機制則是未來實施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樓市貸——扶持消費別炒作

  企業杠桿分類化解,樓市炒作亦需警惕。數據顯示,4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27億平方米,比2月末減少1241萬平方米,已連續兩個月減少,房地産去庫存取得一定進展。但也必須看到,當前樓市回暖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拉動,三、四線城市則反彈甚少。

  在當前樓市中,甄別房貸的類型是去杠桿過程中的難點。舉例來説,購買一套全價100萬的商品房,如果首付比例為30%,那麼當下只用30萬元即可完成交易,杠桿率3.3倍。如果通過“首付貸”等手段,在30萬元的首付中再有20萬元是貸款而來,那麼買家只需用10萬元就可購得房屋,杠桿率就變為10倍。事實上,使用如此高杠桿率的多為炒房者。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部分地區樓市價格快速上升的背後有著杠桿的影子,必須密切關注去庫存、去産能的同時杠桿增加的情況。“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在生活中使用正常的金融工具、適當借貸進行消費,都是經濟發展的正常需要,不必過分擔心,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而借助金融工具進行地産投機,顯然既不利於去庫存,也容易形成系統性風險。因此,辯證來看,應對不同種類的金融與杠桿加以鑒別,使市場在充分活躍的同時而又不形成泡沫。”萬喆説。

  對此,叢屹進一步指出,中國房地産市場的主要問題在於大量居住需求與房屋閒置並存,未來若要防止去庫存過程中杠桿的過度升高,還需政府積極出臺相關稅費政策,鼓勵“以租代售”,引導閒置房“入市”,盤活巨大的存量房源,切實滿足廣大民眾對房屋的消費需求。

  促投資——社會資本應用好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難看出,供給側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的完成,也有賴於一個平穩的經濟增長環境。因此,政府在穩增長時如何能夠平衡好“促投資”和“控制政府債務水準”之間的關係,也是“去杠桿”這份問卷中的“必答題”。

  “政府投資還是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領域,因此公私合作模式(PPP)是一個重要的選項,其通過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在促進投資的同時降低政府自身杠桿水準,有利於控制風險。”叢屹説,現在PPP模式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由於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投資短期回報低,建設週期長,因此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不夠,這就需要政府採取財政貼息、補貼等方式來提高PPP項目的吸引力。

  財政部政府和社會合作中心副主任王寧表示,未來要完善社會資本選擇方式,打破區域和行業壟斷,最終形成一個統一規範的PPP大市場,進而全面提高政府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品質。他透露,財政部正在向人大積極爭取PPP相關立法,以期為PPP規範有效運作和建立統一市場提供法律保障。

  “當前‘三去一降一補’正積極推進,應該正確看待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現象。改革不會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變革和穩定的平衡。在大刀闊斧之後還需要精密的控制,同時也要注意週期性調整所需要的逆週期調節方式。”萬喆説。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