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去年外貿下降7% 連續四年未達標

2016年01月14日 10:43: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12月出口轉正,但先導指數顯示今年一季度仍難樂觀

  13日,2015年全年外貿成績單正式出爐。據海關統計,2015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這是我國外貿連續第四年未達預期目標,且低於兩位數增長。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創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跌幅。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56.7%。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當天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2015年我國外貿呈現出貿易方式更趨合理,貿易夥伴多元化取得積極進展,民營企業對外貿易顯示活力,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等特點。

  此外,經測算,2015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12.1,表明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12.1%的進口商品,意味著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明顯改善,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

  “2015年可以説是我國貨物貿易自新一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較為複雜嚴峻的一年”,他表示,不過總體來看,我國出口表現明顯好于全球主要經濟體,市場份額較上一年也有所提升。

  他分析指出,從出口方面來看,外需低迷是導致出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015年我國機電産品出口值僅增長了1.2%,較上一年回落1.4個百分點。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值則下降1.7%,也是近年來少有的情況。”

  從進口來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和大宗商品進口量增速的放緩是我國進口值出現下降的重要原因。

  對於今年外貿增長未達預期指標,商務部外貿司人士指出,事實上,從近20年情況來看,預期目標與外貿實際運作情況均出現較大幅度背離,1995-2014年,有6年的背離幅度超過20個百分點,2003年的背離幅度甚至達到30.1個百分點。“只不過以前出口速度高,大家不在意,現在低於GDP的增長,輿論就認為出了問題,拖了後腿。實際上,全球貿易額下降11.1%(1-9月)的背景下,我國的出口實現目前的成績已經來之不易。”

  值得關注的是,12月單月的數據顯示外貿出現一絲回暖的跡象。海關數據顯示,1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48萬億元人民幣,下降0.5%。其中,出口1.43萬億元,增長2.3%,增速由負轉正。進口1.05萬億元,下降幅度也明顯收窄至4%。不過,海關統計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12月為31.2,較11月回落0.8,也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劉濤表示,外部環境逐步回暖及我國促外貿、穩增長措施陸續落地應是出口提振的主要原因,同時去年8月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效應可能也正逐步顯現。劉濤還表示,如美歐經濟能明確走上復蘇道路,外部形勢向好將有利於出口增速緩慢回正。但12月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繼續下滑,表明未來2至3個月內我國出口仍將面臨一定壓力。進口形勢錯綜複雜,大宗商品有進一步下行趨勢,但隨著低基數效應顯現,進口跌幅也有望逐步收窄。

  業內專家指出,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我國傳統競爭優勢進一步弱化、貿易摩擦有所加劇等依然是我國外貿增長面臨的主要困難。與此同時,新動能有望持續發力,政策紅利開始密集釋放,再加上低基數背景,這些因素有望帶動今年外貿走出谷底。(記者 孫韶華)

[責任編輯:李振]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