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蘋果曾經設計過這些款式的手機,但 iPhone 改變了一切

2017年06月27日 09:34:09  來源:鳳凰網
字號:    

  原標題:蘋果曾經設計過這些款式的手機,但 iPhone 改變了一切

  編者按:蘋果之於科技而言,不僅改變了人們溝通方式,更重要的是它的美學設計理念改變了人們對於技術和設計的看法。蘋果在iPhone手機出現之前做了哪些事情?這些事對後來的蘋果乃至智慧手機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本文作者Kimberly White在“What Apple Thought the iPhone Might Look Like in 1995”一文中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進行了解讀。

  十年前,在大多數情況下,手機是手機,電腦是電腦,相機僅僅是相機,隨身聽也僅僅是隨身聽。未來的電腦也可以是一部電話的論斷在當時聽起來極為荒謬,反之亦然。畢竟,這顛覆的不僅僅是人們對消費技術的看法。

  所以當第一部蘋果手機在2007年問世的時候,許多人認為它不會改變世界。正如一位質疑者所説的那樣:“觸摸屏按鈕的想法是一個壞主意,它不會有什麼用。”

  但是,對於那些從20世紀80年代就關注蘋果的人來説,電腦和視頻設備的萎靡似乎是一件不會發生的事情,光明總會抵達。

  但是會是在什麼時候?到1995年,即使蘋果筆記型電腦已經降到了六磅重,網際網路的變革力量正在顯現,網路的下一個偉大的迭代是何種模樣也幾乎是難以想像的。今天智慧手機所引入的移動網路在那時仍然遙不可及,但是已有蹤跡可尋。

  蘋果一直喜歡從硬體和軟體上實現夢想。公司歷史上的設計也出現一些iPhone的影子。早在智慧手機面世的十年前,蘋果公司在電腦雜誌《Macworld》上介紹了一種奇異的設計,可以用來交換數據,雖然説智慧手機的出現使該項技術過時。

  該設備的原型在1995年5月出版的雜誌上發表説明,使蘋果牛頓(Newton)和iPhone聯繫在了一起。牛頓是蘋果一款市場反應平淡的掌上電腦,它于1987年發佈,比iPhone早20年出現。牛頓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超前于它的時代,但是它由於它的價格和性能而失敗了。1993年,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用這樣一種方式來紀念他在這個設備上的寫作體驗:“雖然需要花點時間,但是這種體驗是值得的。”

  《Macworld》中提到的原型機將掌上電腦和可視電話結合在一起,並提出了能夠交換數據的設想,這就是後來的手機雛形。

  根據當時蘋果公司的CEO約翰·斯卡利所畫的草圖,《Macworld》將原型稱之為“與掌上電腦的聯姻。”

  《Macworld》在1995年寫到:“這樣的設計故意忽略了當前存在的約束條件,比如成本和組件的可能性。”

  這款産品的設計發佈于1995年《Macworld》,作為一系列蘋果發佈産品的一部分。在回顧往日時,你會發現這一發明很有吸引力,這也表明蘋果改變了人們對設計與技術的看法。本週我在查閱《Macworld》的舊文章時,想起了去年與羅伯特·布倫納的對話,他是曾經在蘋果工作多年的工業設計師,如今在經營自己的設計工作室。

  “在我開始職業生涯的時候,設計被認為是一種不必要的存在,特別是當它要與技術結合的時候。”布倫納告訴我説,“突然進入到了一個人們把設計看成是公司身份象徵的時期,就像我們所有的産品都需要有相同的特色一樣。到了20世紀90年代,人們開始為了創新而創新。然後在蘋果的推動下,人們開始明白設計是希望技術能夠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設計不僅僅是使設備美觀或能夠進行品牌識別的美學品質。換句話説,它是技術得以發揮作用的核心。布倫納把這種文化的轉變主要歸因于蘋果首席設計官喬尼·艾夫和他的團隊長達10年努力。“喬尼和他的團隊改變了人們看待設計的方式”。布倫納告訴我説。

  在1995年,蘋果的設計師開始重新考慮將電腦當作一個大盒子的想法。《Macworld》雜誌當時寫到:“相反,小型組件如平板螢幕、無線鍵盤、內置驅動器以及控制播放的按鈕等讓設計師開始把電腦視為時髦的傢具。”

  可以看到,世界範圍內人們的態度有所轉變。電腦被稱為“時髦的傢具”,以及“強烈的個人表達”藝術,即理查德·斯帕爾的極簡主義。《Macworld》明確地描述了在設計世界中發生的變化,還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激進觀念轉變的重點在於如何與Mac交互,而不是Mac本身。”

  《Macworld》在1995年這樣寫道:“顯示端包含一個麥克風、揚聲器和一個紅外收發器,它與鍵盤和內置觸控板連接在一起。而對於個人設備來説,黑色的牛頓掌上電腦則缺乏個性。”

  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説,大多數對於電腦的想像都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且充滿困惑。在當時,技術之外能夠讓人滿意的東西太過遙遠。

  回顧過去20年以及iPhone面世以來的數10年,顯而易見的是蘋果的智慧手機已經徹底改變了電子産品設計的行業標準。去掉鍵盤和使軟體優於硬體的做法對iPhone的成功至關重要,,將該設備與之前失敗的牛頓拉開距離。“我不想讓人把這看成是一台電腦,”前蘋果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對《紐約時報》資深科技作家約翰·馬爾科夫提到其在2007年1月推出的iPhone時説道,“我認為這是在改革手機。”

  正如一位報紙專欄作家在1993年所描述牛頓時所言,蘋果過去的失敗總會成為之後成功的基石,iPhone優雅而大膽地實現了它。該設備將繼續戲劇性地改變著社會規範和行為。它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工作方式、購物方式、獲取資訊的方式以及設計師如何看待技術的方式。華麗的設計現在是主流。“隨著設計審美平均水準的增加,目前已經相當不錯了,對吧?”布倫納告訴我説:“所以你必須更努力地去尋找真正好的東西。”

  “模組化似乎是設計問題的成功解決方案。” 《Macworld》在1995年寫到。“問題在於,人們會被大多的配置選擇所迷惑。比如説,你可以將這個系統配置一個基於鋼筆的平板電腦,一個帶有鍵盤和觸摸板的筆電、一個完整的桌面電腦等等。”

  他補充説道:“我認為,對我們來説,我們必須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變得更有獨創性更有意義,而不僅僅是生産衍生品。同時美國的設計文化有一些獨特之處,這尤其體現在矽谷。而這種獨特之處真正推動了創意的發展。我認為在這裡有一些東西在驅使人們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超越現狀。”

  即使是在1995年,蘋果的未來派概念也給人們帶來了一絲希望。《Macworld》在當時寫到:“雖然這些原型不是成為真正的産品,但我們可以期待在未來的蘋果産品中發現很多相似的元素。”

  《Macworld》是對的。正如我們現在所知的,未來的産品遠比22年前蘋果最瘋狂的夢想要好得多。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