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中國實現二氧化碳加氫一步轉化為液體燃料,具備示範應用條件

2017年06月14日 09:34: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上海6月13日電 二氧化碳(CO2)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中國作為排放大國正面臨嚴峻的減排壓力。這給國內能源結構、産業結構調整帶來巨大轉型壓力,相關技術創新和突破是實現碳排放峰值承諾的重要途徑。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13日披露,中科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學低碳能源聯合實驗室在二氧化碳(CO2)利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創造性地採用氧化銦/分子篩(In2O3/HZSM-5)雙功能催化劑,實現了CO2加氫一步轉化高選擇性得到液體燃料。

  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的《自然-化學》(NatureChemistry)雜誌上線上發表,並已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和國際PCT專利。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參與了部分工作。此項研究工作得到了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技術部、上海市科委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援。

  據介紹,此次在《自然-化學》雜誌上發表成果是該實驗室繼去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的研究成果後,再次在國際頂級雜誌上發表的在低碳轉化與利用方面的重要突破,

  CO2也是一種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碳源”化合物,若能借助替代能源(太陽能、風能、核能等)電解水制得的氫氣,從而將CO2轉化為有用的化學品或燃料,將同時幫助解決大氣中CO2濃度增加導致的環境問題、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問題。

  據了解,目前,CO2資源化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醇、甲酸、甲烷和一氧化碳等簡單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然而,由於CO2分子的化學惰性,很難將其轉化為含有兩個碳原子及以上的化合物。

  多年來,中科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在CO2高效活化轉化領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迄今為止,將CO2直接合成高碳烴類化合物的研究較少,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催化劑體系。現有的CO2合成高碳烴類化合物的研究主要圍繞改性的鐵基費托催化劑,但效率不高且穩定性不好。

  據介紹,此番,孫予罕、鐘良樞和高鵬團隊成功地設計出了金屬氧化物/分子篩雙功能催化劑,在CO2高選擇性轉化為高碳烴方面取得突破。雙功能催化劑是利用氧化銦表面的高度缺陷結構來活化CO2並進行選擇性加氫,在實現CO2高效轉化為含氧中間體的同時可有效抑制副産物的生成,中間體傳遞至分子篩籠中,發生偶聯反應得到汽油烴類組分。研究還發現,雙活性位的精準控制對汽油烴類組分的生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研發團隊已完成了催化劑製備放大,並得到高機械強度的工業尺寸顆粒催化劑,在工業條件下,該催化劑體系具備了示範應用的條件。該工作得到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CO2轉化領域的一大突破,為CO2轉化為化學品及燃料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方面當日表示,這些成果的陸續産出,表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與上海科技大學等在深度開展科教融合、著力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原題為《中國學者在二氧化碳(CO2)利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獲國際關注》)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