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人工智慧否取代教師?中科院院士:缺情感,無法替代許多工作

2017年05月16日 13:52:53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未來,教師這個職業會消失嗎?

  5月13日,一場探討“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的高峰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十余名專家作了主題演講,探討人工智慧將如何影響教育、改變教育等問題。

  多名學者認為,目前看來,因為情感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局限,人工智慧尚無法取代教師,但憑藉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優勢,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大有可為。

  也有專家指出,人工智慧神經元呈指數型成長,未來完全可以承擔創造性工作,甚至獲得情感能力。

  討論:機器人未來會取代教師嗎?

  多位學者在當天的發言中認為,至少在短期內,人工智慧仍無法取代教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院長褚君浩相信,機器人教師可以匯聚好老師經驗,在未來完全可以承擔具體的教師工作。

  但他也指出,現階段機器人耗能大,且無法融入情感等,無法替代教師的很多工作。“人有精神來驅動,有哲學來指導他,所以能夠做出很好的成績。”

  華東師範大學電腦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副院長蒲戈光認為,當下人工智慧革命的本質,是機器對知識的處理取得巨大進步。“但是人類的優勢,就在於破壞知識和創造知識。”

  滬江網創始人伏彩瑞也對人工智慧完全取代教師持有懷疑態度。“我還是琢磨著,一直到最後它也不如人聰明。”他説。

  伏彩瑞提出,未來十年會是人工智慧和人的智慧並舉的時代,機器人能承擔很多重復性的枯燥工作,而教師的工作重點,會是機器做不到的事,包括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情商等。

  不過,也有多名技術領域的專家指出,人工智慧發展迅猛,未來完全可能勝任創造性工作,甚至具備情感能力。

  機器學習與量化金融專家鄒昊表示,人工智慧神經元的數量增長是指數式的,認知技術、情感技術都是發展重點。未來,機器人在和學生的溝通當中,完全有可能習得如何了解他們的情感和需求。

  他表示,未來幾十年,人工智慧完全可能勝任創造性工作。

  專家:記憶教育將走向創新教育

  科大訊飛副總裁吳曉如在發言中指出,短期內,人工智慧完全替代教師並不可能。當前環境下,應該更多地考慮,師生怎麼在人工智慧背景下更好地教、更好地學。

  他舉例,現階段大班制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能掌握前幾名和後幾名學生的情況,對大部分學生學業情況其實並不了解。

  “這就需要老師有更多雙眼睛和耳朵關注更多的學生。” 他認為,這就是人工智慧可以作為的地方,“我們要讓學校裏面越來越多地添置一些基礎數據採集設備。”

  他認為,隨著數據越來越多,學校的智慧系統會越來越強大。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甚至可以指導教和學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發言中多名學者都提到,人工智慧的發展將重新界定教育內容。未來,研究性學習、創造性思維培育等將是教育的重心所在。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項賢明認為,未來“知識中心主義”慢慢會淡出教育舞臺,“全人教育”會佔據核心,“記憶的教育將走向創新的教育”。

  (文中涉及演講內容由記者根據論壇現場整理,未經嘉賓本人審定。)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