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任正非:滅了三星滅了蘋果之類的話不要再説

2017年02月27日 13:13:08  來源:鈦媒體
字號:    

  任正非戳中了國産手機痛點:利潤是法寶,也是命門

  來源:鈦媒體

  近日,任正非在華為消費者BG年度大會上的講話在網上流傳開來,任正非在講話中指出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建議,讀罷之後讓人深思。

  任正非指出的問題不光是華為的問題,也是國産手機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任正非提出的建議,也不光是華為手機的發展方向,也是國産廠商值得思考的方向。

  1. 利潤是法寶,也是命門

  “終端必須要有利潤,利潤一定要有現金流。

  我們沒有絕對地排除網際網路思維,也沒有絕對肯定化,而是實用主義心態,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武器’。我只有一個思維——利潤。

  我們説“以客戶為中心”,看到客戶口袋裏的錢,但是我們取之有道,合理地賺錢。”

  ——任正非

  任正非在講話中多次強調利潤,反映了華為手機盈利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的現狀。

  2016年華為消費者業計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178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智慧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台,同比增長29%,以11.3%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三位。在營收和出貨量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營業利潤卻下降了。有消息稱,華為消費者業務2016年的營業利潤為20億美元,低於2015年的22億美元。

  盈利能力不足,不光是華為手機的問題,也是國産手機的集體問題。據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觀察,2016年華為、OPPO、vivo的利潤預估相差不大,都在100億元人民幣左右;第二陣營的金立、傳音利潤預計超過10億元人民幣;其他品牌絕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

  國産手機在經過多年的摸索之後,硬體零利潤和生態補貼硬體等打法被證明是沒前途的,回歸利潤是必由之路。

  硬體零利潤不可行的主要原因在於,硬體和軟體有著本質的不同,雖然硬體和軟體都承載著入口功能,但軟體産品的邊際成本會隨著用戶規模的增加而不斷攤薄,而硬體卻有著物料、物流、生産、行銷等成本,這些成本會隨用戶規模的增加而增加,並不會被攤薄。

  生態補貼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良性迴圈是生態的第一要務,而生態補貼硬體往往會破壞生態。國産手機廠商生態盈利模式以廣告為主,模式單一,所以,增加生態收入往往意味著加大廣告投放力度,其結果是傷害了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是生態之本。

  硬體零利潤和生態補貼被證偽,回歸利潤變得格外重要。目前,智慧手機市場已經進入産品、渠道、品牌、供應鏈多個維度的競爭,體量龐大,不賺錢甚至虧本,根本無法持續。

  相反,只有利潤才能維持良性迴圈:市場調研,並根據需求進行産品升級和創新;花錢進行品牌行銷,提高影響力;産品和品牌共同提升溢價,保證渠道利潤,增強銷售力度;消費者用並不便宜的價格買到滿意的産品,當然,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用戶也願意為情感認同等附加值買單。

  可以毫不誇張的説,不賺錢和虧著賣的行為,都是自己作死,2017年的主旋律是創造利潤。

  其實,沒有不想賺錢的企業,只是盈利之路並不好走。

  智慧手機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滯後,市場門檻已經被抬高,一款手機想要有競爭力,以下四個條件必不可少:産品有新意,至少不出錯;品牌有認同,至少沒有壞印象;渠道有優勢,全渠道覆蓋最好,至少在某一渠道有優勢;售後有保障,至少不能是一錘子買賣。這對廠商的綜合能力是極大的考驗。

  除了門檻高,智慧手機市場的經營環境也已經惡化。核心器件漲價,直接推高了經營成本;而供應鏈缺貨,直接加大了拿貨難度,大廠商的需求都不能保證,中小廠商拿貨將比以往更困難。

  再加上,2017年智慧手機的市場增幅也將進一步衰落。賽諾預計2017年市場規模與2016年持平,未來三年將保持3%以內的低增速。存量市場,此消彼長,大家都惦記著對方的市場份額,增量的獲得比以往更難,稍不留神,自己的份額就被蠶食了。

  在如此惡劣的市場環境下,創利潤並不是易事,每個廠商都需要明確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哪。

  2. 正視與三星、蘋果的差距,“滅了三星,滅了蘋果”之類的話不要再説

  “‘滅了三星,滅了蘋果’之類的話,無論公開場合,還是私下場合,一次都不能講。誰講一次就罰100元,CBG人力資源部設一個微信號把罰款存起來,作為你們的聚餐、喝咖啡的經費。”

  ——任正非

  國産手機的崛起已成不容爭議的事實,國産手機已遍地開花,在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歐洲、中東、非洲、美洲,都能看到國産手機的身影。但同樣不容質疑的是,國産手機與三星、蘋果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三星利用垂直整合的發展模式打造縱向一體化産業,智慧手機的核心硬體,如DRAM記憶體、NAND快閃記憶體、顯示屏、電池等,三星都能自産自研。所以,供應鏈缺貨、産能不足等頑疾,幾乎不會出現在三星身上。

  去年9月,三星Note 7發生燃損事件,即便如此,三星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仍能實現盈利,靠的正是三星在供應鏈端的強大支撐能力。換個角度做個假設,國內哪個廠商能在遭受如此打擊後迅速崛起呢?

  而且,Note 7是電池存在缺陷,這點三星已經專門召開發佈會進行説明,需要注意的是,Note 7身上的創新點在市場是依然有競爭力,比如:虹膜識別、雙曲面、S Pen、對稱的正反面玻璃、IP68級防塵防水。這些創新要素加持到S8機身上,S8仍然是市面上鮮有對手的優秀機器。

  蘋果採用的是軟硬一體的競爭策略,全面掌控核心硬體(如CPU設計)、基礎軟體(iOS)和應用生態(APP STORE)。

  在應用生態方面,蘋果的建樹遠超國內手機廠商。過去的2016年,App Store營收達到285億美元,蘋果從中獲得了30%的分成,即約85億美元。而國産三強華為、OPPO、vivo,其智慧手機的整體利潤只有約20億美元,蘋果光App Store的利潤就是國産三強利潤的四倍。

  正如任總在講話中所説,“蘋果有極大的生態粘性,目前我們還有一定差距。國外的教育領域、銀行系統、國內外先進的醫療系統……只能使用蘋果設備,用其他設備每次都要轉換,有了這個生態,銷售自然就好。”

  iPhone的系統流暢性,仍然甩安卓陣營一段距離,雖然安卓在努力縮小差距。目前,Android的手機記憶體最高已達6GB,可流暢性卻不如只有2GB記憶體的iPhone,這其中有系統資源調度機制的問題,蘋果對底層硬體的優化同樣功不可沒。蘋果已經將系統優化深入到自研CPU的級別,而且不是基於ARM公版的自主研發,功力深厚。

  從另一個角度講,6GB記憶體堪比PC電腦,很明顯,Android系統流暢性的瓶頸並不在於配置,而在於系統優化。

  所以,國産廠商要正視與三星、蘋果的差距,並從差距中尋找不足,積極提高。此外,還要善於向其他手機廠商學習,目前能在市場立足的,都是有兩把刷子的,都有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比如,三星和蘋果就代表著兩種不同玩法,也為國産廠商提供了發展方向。

  國産廠商可以學習蘋果,不僅著眼于Android系統的優化,還要從底層硬體落腳進行優化。

  國産廠商可參照學習三星,完善垂直産業鏈佈局,雖然短時間內難以做到核心器件自研自産,但可以與供應鏈、材料廠商、技術廠商開展深入合作,甚至通過投資、控股供應鏈廠商的方式,來加強供應鏈的話語權。

  比如華為和小米積極發展自主晶片,就是很好的示範。

  無論市場形勢多麼不樂觀,做強自己始終是最難,也是最該走的路。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