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電商“代秒族”調查:類似黃牛黨 潛藏安全隱患

2016年11月16日 09:09:33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近年來,隨著各大電商平臺陸續推出“秒殺”、“秒搶”等促銷活動,催生了一批“代秒族”、“代拍客”。這種專門替網路消費者進行搶購的服務是否合理?會不會影響網路購物的公平?會否成為網路消費者個人資訊洩露的源頭之一?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代秒族”一張優惠券賺50元

  今年的“雙十一”開始前,不少網購達人已早早把“購物車”裝滿,只等著11月11日淩晨那一刻開始搶購。實際上,如今“雙十一”的戰線被拉得更長,淘寶、京東、亞馬遜等多家電商平臺早已陸續推出了贈優惠券、秒搶等相關活動。

  上了一天班已沒有足夠精力在半夜守著電腦搶單,但又不想錯過這麼好的促銷機會,怎麼辦?為滿足這些上班族網購達人的需求,電商平臺上涌現了一些“代秒族”、“秒殺客”,專為其提供“秒搶”服務。

  24歲的吳先生就是“代秒”族中的一員。他是一名在校學生,今年通過“代秒”優惠券,吳先生以50元的價格賣出4張京東滿減300元的優惠券,共賺了200元。

  吳先生告訴記者,一次無意間在“什麼值得買”平臺上看到有消費者在收優惠券,就萌生了“代秒”優惠券的念頭,並在嘗到甜頭後專門開了兩個賬戶用於搶優惠券。

  吳先生説,實際上一張券賣50元不算低,但照樣有人收,因為對於這些買家來説,用優惠券可以減300元,他們還相當於“賺”了250元。

  對此,浙江大學電腦學院在讀博士徐超説,不少平臺發放優惠券的時間不合理,又是限量發放,的確存在市場需求。

  業內:“代秒”類似網路“黃牛黨”

  前不久,記者在淘寶網上以“代秒”、“代拍”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出現了“哎喲代拍”“二呆槑專業代拍代秒”“老獵代拍”“恿氣專業代拍”“超凡代搶”等商家。

  這些商家頁面上的“代秒”流程顯示,消費者需要向其提供商品連結、開拍時間、淘寶賬戶和登錄密碼等資訊,同時還註明消費者需配合“代秒”商家在指定時間內付款,逾期代拍費用不退等要求,並聲稱“拍中率達100%”、“賬戶交給我們絕對安全”、“不會變動賬號的任何資訊”。

  記者通過搜索多家代秒商家頁面發現,代秒的價格分為5元、15元、100元等不同檔次。至於銷量,一些商家近期賣出了幾十份甚至數百份訂單。其中,服裝、家電、演唱會門票等商品的“代秒”較多,也有部分商家的“代秒”業務涵蓋了淘寶平臺上的所有店舖和商品。

  一位有過“代秒”經歷的消費者説,之所以選擇“代秒”服務是因為實在沒有精力去半夜搶單,而這些“代秒”商家的收費也還算合理,可以接受。

  “老獵代拍”店主告訴記者,根據“代拍”的難易程度和商品的熱門程度的不同,價格不同,而相較于平時,秒殺活動期間的“代拍”價格會有所上浮。

  近日,記者再次搜索時發現,一些“代秒”店舖和商品已下架或轉移。據業內人士透露,大平臺對這種“代秒”模式的打擊力度相對較大,為此,不少想鑽空牟利的“代秒族”就將生意轉移到了其他小型垂直電商平臺上。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表示,雖同為搶購,但“代秒”商家通過軟體或人員輔助,搶購的速度和成功概率都比普通消費者高出很多,這種團隊化或系統化操作就有些類似黃牛購票行為。

  專家:需注重資訊安全

  這種“代秒”服務讓全民消費的網路促銷節的實惠最終優先落在了少數人的手中。在業內專家看來,這涉及了公平問題,屬於不正當的“競賽”,且商家從中牟利,不僅擾亂了搶購秩序,這種人為更改消費需求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

  不僅如此,更大的問題在於潛在的資訊安全隱患。姚建芳指出,由於淘寶賬號、登錄密碼關聯支付寶、信用卡、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隱私資訊,商家雖保證消費者的資訊安全,但也不排除其利用個人資訊進行不正當交易行為的可能性。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研究諮詢中心副主任李易説,也可能出現一些“潛伏”的詐騙集團以“代秒”業務等為誘餌,消費者主動提交個人資訊後,通過長期積累資訊而後有針對性地進行電信網路詐騙。

  阿裏方面則回應表示,任何代理的服務都有資訊洩露的風險。對於專門哄搶倒賣的黃牛等惡意行為,阿裏已有專門的數據模型,可以識別並主動防控,維護商家和消費者的正當權益。而對於高風險賬號,淘寶會第一時間進行安全提示和密碼修改提醒,並採取臨時保護措施,直至用戶完成密碼修改。

  業內專家指出,實際上電商平臺縮減“代秒”空間並不難,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優惠券發放機制,並建立監控體系和處罰機制進行有效管理。李易認為,電商平臺尤其是大型電商平臺要發揮其技術優勢,加大打擊力度,進行“反代秒”,通過監測IP、大數據偵查等方式判斷並切斷不正當的“代秒”操作。同時加強內部管理,並強化其對消費者的告知義務。

  “消費者對待網路購物的心理應日漸成熟,保持理性。而相關監管部門應積極關注,對網路代秒等新現象給予相應規範。”姚建芳説,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完整的電商法出臺,但電商與實體消費關聯緊密,也能運用一些現有的相關法律對其進行規範處理。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