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德媒稱不必擔憂中企收購會搶走技術:其實是救了問題企業

2017年06月12日 08:44:32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德媒稱不必擔憂中企收購會搶走德國技術:其實是救了問題企業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道 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6月6日刊登克裏斯蒂安·魯舍撰寫的一篇文章,題為《沒有理由驚慌》。文章稱,對德國經濟而言目前是非常不確定的時期。美國和英國這兩個貿易夥伴突然變得搖擺不定。在尋找新關係的過程中,德國將目光投向了中國。

  文章稱,近年來中國對德國經濟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德國企業在遠東賺得了鉅額利潤。去年有價值760億歐元(1歐元約合7.66元人民幣——本網注)的商品流入中國——目前還在呈大幅增長的趨勢。當然,中國仍明顯落後於美國(1070億歐元)和英國(860億歐元)。與此同時,2016年有價值超過900億歐元的商品從中國進口到德國。中國因此而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幾十年來,德國企業對中國的工廠和分公司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目的是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分一杯羹。

  但是中國企業對世界市場的投資也越來越多——帶著裝得滿滿的錢袋子。2010年中國在全球的投資還只有690億美元左右,到2015年就幾乎已經翻了一番,達到1280億美元(1美元約合6.79元人民幣——本網注)。中國從一個投資目的地變為一個全球投資者。

  文章稱,德國也日益進入到中國投資人的視線當中:自2005年以來,已有196家企業為中國投資者所收購——而且是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德國經濟研究所的統計顯示,2016年是創紀錄的一年。39家德國企業被賣給了中國,總價格至少在100億歐元。來自遠東的投資者在機械製造和汽車行業尤其堅決果斷,這兩個行業共有120家企業被收購。但醫藥技術和可再生能源行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些對德國經濟來説都是非常關鍵的技術。

  文章稱,中國人的做法一再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人擔心中國企業會因此獲得了德國的技能、技術和專利。

  文章稱,儘管如此,人們也不能忽視它給德國帶來的好處。因為中國公司往往是入股經濟上出了問題的德國企業(Conergy光伏公司就是個例子)。雖然投資者因此而獲得了德國的技術,但他們同時也保證了工作崗位。此外被收購的企業獲得了新的資金,可以更迅速、更容易地打入並擴大新的市場。除此之外,科研機構和工作崗位都留在了德國,它們並沒有被轉移到中國。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